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兄弟俩同患尿毒症 18岁弟弟自杀捐肾给哥哥

2014-01-22 17:00 来源:法制晚报 0

  家庭希望 尖子生怀揣大学梦

  就在郜洪涛透析的那个下午,郜传友三次打去电话,都无人接听。

  起初,他以为儿子找同学玩去了。可第二天电话还是没人接,他于是给房东打去电话。中午12点,房东回话:“快回来,你小孩不行了!”

  郜传友向大儿子交代了一声,匆匆登上了下午1点10分回阜南的大巴。四个小时后,班车到站。在从车站赶往儿子住地的路上,44岁的郜传友潸然泪下。

  这是一段嘈杂的街道,叫卖声不断从路南的菜市场溢了出来。郜传友拐入一条狭长的巷道,明亮与昏暗瞬间交替,让他想起一年来的遭遇。

  在这个穷僻的国家级贫困县,除了打理家里的八亩多地,郜传友夫妇还在村里的窑场打砖坯,每天挣个四五十元。因为要在阜南一中上学,两个儿子平日租住在县城,只在周末回趟家。

  因为出身贫寒,郜洪辉兄弟俩读书十分用功,各自担任班级学科代表。中考时,兄弟俩分别考出了676和698分的成绩。百年名校阜阳三中甚至要免学费录取郜洪涛,被郜家因离家太远拒绝。

  弟兄俩选择了当地的省重点阜南一中。如果顺利的话,郜家将在三年后同时供出两名大学生。郜洪涛也不止一次地向哥哥提起,自己想上合肥工业大学的化学专业。

  “希望”也许是这个家庭当时的主题。毕竟,等待两位少年的,是学业,是未来。

  意外打击 兄弟双双被诊尿毒症

  但事情却总是出人意料。

  2010年6月,读高二的郜洪辉回家说自己总是头晕。郜传友还以为是他营养不良,带他去村卫生室输液。可刚打了半瓶葡萄糖,郜洪辉就呕吐不止。

  村医建议他们去医院体检。可到县医院抽完血,医生又叫他们去阜阳市检查。等再到阜阳市,医生看过报告单,就让郜洪辉住院。

  郜传友兜里只有二百元,心里没底,他向医生问起儿子的病情。

  “刚开始我也不相信你孩子得的是尿毒症。”医生说。

  郜传友:“啥是尿毒症?”

  医生:“这是肾脏的病,得移植肾,特别可怕。如果你是农村的,你是治不起的。”

  郜传友当即坐在椅子上哭了起来。医生安慰他几句,建议先给孩子做透析。

  因为郜传友不识字,索性叫来郜洪涛留院照顾哥哥。医生诧异地发现,陪床的郜洪涛面黄肌瘦,建议他也去检查一下。

  郜传友突然害怕起来。

  拿到化验单,不等医生解释,郜洪涛已从报告单数据中读出,自己患上了与哥哥一样的尿毒症。他长叹一声:“唉,这可咋办?”

  一切都发生在一个月之内,却足以拒绝这个家庭继续前行。

  变卖家产 四处求医不见好转

  此后,父子三人踏上了艰难的求医之路。

  郜传友先是听说南京治尿毒症好,于是揣着借来的三四万南下求医。哥俩每人每周要在医院做三次透析,每次500元。

  在南京治了一个多月,弟兄俩见病况未能好转,提出回家的念头:“爸,我们回家透析吧。”

  爷仨又折回阜南。

  为啥俩儿子都得这病?郜传友决心弄个明白。在卖掉了家里的拖拉机和一切农具之后,他又凑了七万多元。

  这一次,他选择了北京。

  在北京,医生告诉郜传友,尿毒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不详,可能与隔代遗传或感冒发烧有关。除了这些,依然是反复透析,药费如流水,却看不到头。

  郜传友盘算着,等花光钱自己就回家。如果别人问起来,就让两个儿子说父亲生病回家了,“医院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这当即遭到两个儿子的反对:“没钱了咱就回,死也要死在家里,赖不着医院!”

  2010年11月,父子三人折回阜南。一来二去,除了钱被花光,事却没有太多改变。

  “谁能把这个病治好?”郜传友闷在家里,“简直想破了脑袋”。

  郜传友开始四处奔走。

  他先是找到儿子就读的阜南一中,又向阜南县医院求助。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当地教育和民政部门也施以援手。各界为他筹措了十多万元捐款。

  郜传友这次下决心要给儿子换肾,听说郑州做移植比较快,他领着两个儿子赶到郑州。哪知肾源太少,医生让兄弟俩先做配型,等有消息了再电话通知。

  事情再无下文。

  偏偏这时,郜传友又被查出肺结核,不断往外咳血。除了自己透析之外,郜洪辉还要在医院照顾父亲。好在肺结核可以使用国家免费的药品,在治疗四个多月后,郜传友终于痊愈。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电信诈骗同伙以同村亲戚居多 湖南娄底为高危区
下一条:智障女遭55岁男子强奸怀孕 DNA锁定同村嫌疑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