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破获青海都兰特大盗墓案 抓获26名追缴被盗文物646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08-19 16:29

­  孙某林利用之前倒卖文物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前后纠集了两拨具有盗墓经验的河南籍人员,从2017年11月开始,这个临时组成的盗墓团伙开始在热水墓葬群实施盗掘行为。

­  胥新凯:前后组织两批人,两个团伙前来盗掘,第一次盗掘没盗上,未遂,没盗得文物。第二次盗得了这600多件文物。

­  警方最终查获全部涉案珍贵文物646件,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这批文物所属年代大约在唐吐蕃年间,墓葬主人不详。经文物专家鉴定,这批文物的价值极高,其中包括玛瑙十二曲长杯、人物鎏金锡盘、金胡瓶等一级文物16件,骑射形金饰片、奔鹿纹金饰片等二级文物77件,三级文物132件,一般文物421件。

­  青海省文物管理局局长 牛军:热水墓群的发现和考古调查,对研究唐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墓葬形制和当地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包括丝绸之路研究和青藏高原文化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盗墓惯犯相互勾结 手法隐蔽难查

­  警方经过审讯得知,这批盗墓分子在2017年11月初开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组织了两拨不同的盗墓者,对热水古墓葬群实施4次盗掘,只有最后一次盗得大量文物。那么,持续两个多月的盗墓活动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发现呢?盗墓团伙作案时又是如何分工呢?

­  通过文物部门的鉴定,以及对犯罪现场的勘查,警方认定此次被盗的文物全部来自血渭一号大墓东侧平台的一座石框墓。

­  经过犯罪嫌疑人指认盗掘现场,警方对当时的盗洞进行了原样恢复,在这个长约1米2,宽约60公分的狭小空间内,当时容纳了两名盗挖者。

­  胥新凯:他们分工比较固定,有挖洞的,有提土的,有把土装到袋子里的,有把袋子背出去把土倒掉的。这个土不会堆到墓葬口,盗洞口,而是把土撒到离盗洞比较远的地方,让人看不到。

­  除了挖洞、运土的这些人之外,盗墓团伙还有负责望风和开车的。另外,为了尽量减少外界的注意力,盗墓团伙中的外省人员都住在本地同伙家中,只有夜里进行盗掘活动的时候才出门。

­  从去年11月开始,在夏某某太、孙某林等人的组织下,先后有两批盗墓团伙在“血渭一号墓”周围进行3次盗掘。最后一次,经过两个晚上的盗掘,盗墓团伙终于挖到了有价值的文物。

­  胥新凯:我们这个案件中盗取文物的人是青海这边的嫌疑人中间的一个,外省籍的一个,两个人同时下去。因为他们是一个临时的犯罪团伙,没有什么信任,并且取货的人也就是经验比较丰富一些。他们的目的也是取货过程中尽量把器物不损坏,不破坏,因为如果破坏了,可能也就没价值了。

­  多措并举 加强文物保护力度

­  盗掘古墓案发生后,国家文物局、青海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文物安全防范责任,严厉打击盗贩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  热水墓葬群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这里平均海拔3500米,热水墓群共有封土墓300余座,文物资源丰富,其中经过考古调查登记的墓葬232座。

­  目前,海西州政府已经为“3·15”案件后续工作拨付了专项经费,成立了都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文物保护中队,并且为热水乡增加了5名专门警力;在人防的基础上,当地公安机关还加强了文物保护的技术手段,高清探头、地波报警等先进技术投入使用。

­  海西州都兰县公安局局长 范增智我们合成24小时巡逻机制,以后我们的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基本上能全部覆盖,实现都兰热水墓群的区域全覆盖。

­  另外,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还成立了热水墓群保护站,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进行轮班蹲点值守,还在周边乡村开展文物法治宣传活动,向周围群众普及文物法律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  青海省文物管理局局长 牛军:为了加强热水墓群的整体保护,我们已经向国家文物局进行了申请,对热水地区的古墓葬要进行一些文物调查和文物勘察,进一步摸清家底。(央视记者 张岗)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1196个公众账号被处置 五部门联合清理非法
  •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企业超5800万户 比“
  •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3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