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和咸鸭蛋 吃粽子习俗来历和寓意

万家便民   2018-06-17 12:17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和咸鸭蛋、插艾草、挂香包,但过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和咸鸭蛋呢?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有什么缘由吗?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这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品。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

  如今,粽子已发展成为终年可见的民间风味美食。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南北风味之别,但其中著名龙舟粽的生产地却在中原郑州,亦南亦北,口味丰富,如有菠萝粽、黑糯花生粽、绿豆蓉粽、板栗粽、蜜枣山药粽、板栗猪肉粽、香菇肉粽、台湾经典肉粽、京式桂圆莲子粽等等。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5月19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92号95号汽油价
  • 女子在上海高铁遗失17万现金 乘警细心找回
  • 土耳其警方拘留16名涉嫌与“伊斯兰国”有关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