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静态二维码支付限500元 新规初衷是什么?
手机支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出门几乎不用带现金,用支付宝、微信等直接扫二维码就可以交易付款。
扫码支付虽然很方便,但是也潜藏着很大的安全风险。日前,央行发布新规:4月1日起,若使用静态扫码支付,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500元,使用动态扫码支付的最高不限额。
今天(4月1日)上午,记者从市场上发现,静态二维码正在逐步退出小商贩市场,不少便利店,菜市场小商贩正在转换成扫码枪。
新规初衷:静态二维码容易被篡改
近日,央行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基于安全考虑,新规将对二维码、条形码等扫码支付进行限额,其中扫描静态条码支付单日将不能超过500元,该新规从今年4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
据了解,新规将扫码支付分为四个风险等级,其中动态扫码分为3个等级,而静态条码的风险防范能力最低,为D级。
其中,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即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即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即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
而静态条码指的是长期有效的条码,比如商家贴在柜台上的二维码。目前,静态条码被认为是风险最大的支付领域之一。
由于静态条码易被篡改或变造,易携带木马或病毒,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市场反应:便利店、餐厅等新装扫码枪
记者了解到,静态二维码就是大街上商家贴出来的收款码,最多不超过500元主要是为了防止上当受骗。
各种类型的商超,原来基本上都配备扫码枪,可以对消费者出示的动态二维码进行扫码,以完成支付。但对餐饮店、便利店、菜市场等小型商家来说,大部分商家都未配置扫描枪,新规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记者在位于四惠的龙源文化创意园看到,这里的便利店老板正在将静态二维码换成扫码枪。
该店老板告诉记者,自己平均每天的营业额能够达到一两千元,远远超过限额,所以得赶紧在新规实施前将静态二维码换成扫码枪。
正在置换扫码枪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逐步通知商户央行新规,近一周他每天都要为商户将将静态二维码转换成扫码产品。
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由于扫码枪的设备成本需要几百元,所以一些更小的商户,比如便利店、小商贩则更倾向于用手机扫描消费者手中的二维码。目前商户只需要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将手机当做扫码枪使用,直接扫描消费者手中的二维码。
随后,记者在亮马桥商圈也询问了20家餐厅和便利店,发现目前基本上都是以扫码枪扫描消费者动态二维码进行结账。(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王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