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脑爷爷”低价摆摊31年不涨价 背后故事让人泪目

楚天都市报   2018-03-24 16:16

­  然而,快速致富的同时,手里有了钱的徐耀清染上了赌博的嗜好。“那时候风气不好,我觉得赌博来钱比跑车轻松得多,也就越赌越大,越陷越深。”说到这,徐耀清语气变得低沉起来。

­  那个年代,一场两三千元的输赢可谓巨资。到了1986年,徐耀清把谋生用的货车输了出去不说,还欠下几千元外债。看着两个不到5岁的儿子,他决定痛改前非。“老娘天天拿着扁担四处找我,老婆哭着要吃药、投河。我就向她们保证,一定让一家老小过上好日子。”徐耀清清楚地记得,当年7月,他用扁担挑着一百好几十斤的石磨,拿着5元钱出门,花掉1.7元坐火车来到省城武汉,又花8分钱坐公交到了武大附近找了间民房安顿下来。

­  钱很快花光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徐耀清准备硬着头皮去马房山找亲戚借钱时,他在路上意外捡到了一张十元“大钞”。“半天没人来领钱,我就用它买了10斤黄豆,置办了桶和碗瓢,开始磨豆浆和豆腐脑卖,5分钱一碗。”徐耀清说,这门手艺是来汉前和村里豆腐匠学的,没想到一做就是几十年。

­  夫妻操劳一生,把两个儿子拉扯成人

­  聊到这里,时针已指向10点。徐耀清将剩余的豆浆、豆腐脑倒进下水道,收摊了。他要把小车推回家,做好清洗工作,再出门去接老伴。

­  徐耀清的老伴朱师傅是1987年跟着他来武汉的,每天在广埠屯一带卖豆浆、豆腐脑。不过因为她有胃下垂的老毛病,产品制作主要还是靠老徐。“他每天凌晨2点起来忙,让我多睡一会。”朱师傅说,老徐担心她推车上坡吃力,每天都会准时到坡下接她,30年风雨无阻。

­  徐耀清的家位于群光广场背后的深巷里,40平方米的老房子局促却很整洁,那口推了十几年的大石磨早已被电动工具取代。

­  两位老人回到家,给远在厦门的大儿子徐斌成打了个电话,询问孙子的近况。说起儿子,徐耀清脸上写满了骄傲。“我们一生操劳,没时间管他,好在孩子很懂事,学习很争气。”徐耀清说,大儿子在老家长大,后来考进了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厦门理工学院工作。小儿子目前在武汉工作、生活,也过得不错。“他很关心我的学习,每次过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数墙上的奖状。”徐斌成在电话中说,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父亲吃尽了苦。有一年,他暑假来武汉才知道,父亲每天卖完豆腐脑,还要去一家卖盒饭的店里做帮工,忙到下午才能回家补个觉。这样做两份工的状态,徐耀清持续了近20年。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辽宁省四市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
  • 全国工信系统表彰291个集体和463名个人
  •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神十九航天员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