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汇文一小学生极地科考 行科研课题的调查和样本采集

法制晚报   2018-03-09 17:01

  ­   3月9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召开的“汇文一小学生极地科考成果汇报座谈会”上了解到,海洋教育已经从特色活动生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2月,汇文一小五年级学生段灏庭再次顺利通过体测,跟随中国科考团深入南极,进行科研课题的调查和样本采集。

  ­  据汇文一小校长陆军介绍,早在1984年中国开展第一次南极科考的时候,学校就开始与海洋局的手拉手活动。“校旗插向南北极”系列活动,二十多年从未间断。

  ­  2006年学校迎来了南极企鹅标本,孩子们把这个企鹅命名为“丁丁”,这是对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新机遇,由此开始,海洋教育就从特色活动生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08年,汇文一小的海洋教育活动走向极地,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学校的科技教师张凯亮带着全校师生的梦想,参加了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2009年底,他参加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并把学校的校旗带到了南极。“他成为了我国普教战线登上南北两极的第一人。” 陆军校长说。

  ­  据介绍,2017年1月至2月,学校的前任校长郑智学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作为全国校长代表完成了1984年树立的中国少年纪念标的更换,完成了全国少年儿童的极地心愿,再次在中国南极长城站留下了汇文人的足迹。

  ­  同时,南北极也留下了学生们的足迹。2017年7月至8月,汇文一小六年级学生禚思雄、梁智毅在科学家的带领下前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活动。据悉,此次科考,两位同学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微生物、当地的海洋环境、苔原红土和埃季岛黑色海滩砂稀土元素进行了采样。回国后,纷纷在高校实验室和研究所做了深入研究,撰写的论文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鹏科技论坛和全国“小院士”评选中获得佳绩,并荣获“中国科学院小院士”的荣誉称号。

  ­  2018年2月,汇文一小五年级学生段灏庭再次顺利通过体测,跟随中国科考团深入南极,进行科研课题的调查和样本采集。考察中,段灏庭还跟随导师在南设德兰群岛附近对南极南设德兰群岛的苔藓、地衣和企鹅毛发进行了采集,后续他将依据这些珍贵的样本对南极的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  段灏庭同学表示,行程虽然比较紧张,但是南极地区巍峨的山峦湖泊、壮美的冰川海洋、自由自在的各种企鹅、海豹、鲸鱼、海狮、海鸟,让他真正理解了《南极条约》和中国进行南极科考的重大意义。“开学后,我还要继续在老师带领下完成好自己的课题任务,向大家交上更好的答卷。”

  ­  其他两位同学也纷纷表示自己收获很多。“我将来打算做一名科学家,为国家做贡献。”梁智毅同学说。(记者 武玉姗)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从“象牙白塔”到“西部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