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病逝《乡愁》不朽 病情突变家属曾签署放弃急救同意书
桑榆晚景:
爱看《琅琊榜》,喜欢摇滚乐
虽然已是功成名就,又是如此高龄,但晚年余光中一直在坚持写作和教学。今年10月,台湾中山大学为余光中举办了庆祝(虚岁)90寿诞生日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亮相。当日他以欧阳修的绝句《再至汝阴》抒怀:“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他还幽默地表示,很多人好奇自己现在是否还在写诗、创作,“你们怎么不问我还有没有呼吸呀?”显见在他心中,写作就像呼吸一样,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当时,余光中曾表示不想当人瑞,却提起《战国策》中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接下来的路才艰辛,希望能够健康写作,再出两本书。
去年余光中出版了诗集《太阳点名》和散文集《粉丝与知音》,今年又推出《守夜人》和《英美现代诗选》两本英译增订本,其中《守夜人》是他首次在大陆出版的自选自译诗集。该书编辑讲道,虽然已是89岁高龄,但余光中在修订《守夜人》的过程中,“对待诗文一如初见,还在字斟句酌着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符号”。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仍满怀雄心壮志,“我还有很多作品未出版,要搜集、校对,这都需要时间,再给我5年到95岁,我还要定一个5年的工作计划。”
据与余光中一家相交甚厚的友人回忆,以前余光中每天从学校下班回家后就泡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经常熬到半夜一两点,家人都笑他是“书呆子”。近年来虽然还在教学和写作,不过毕竟上了年纪,他的生活变得规律了很多,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定时进三餐,有时会到楼下公园散散步,晚上11点一定上床休息。二女儿余幼珊曾告诉友人:“父亲不挑食,不讲究美食,但注意养生,譬如香蕉一次只吃半根,西瓜性凉晚上一定不吃。工作结束后他会看电视休闲,也看连续剧,最喜欢《琅琊榜》,也看《芈月传》。” 余光中则透露,自己从40多岁起开始喜欢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猫王、滚石、披头士,我都很喜欢,像披头士里的列侬,他的歌词很有时代感,也是很好的诗。真正高明的艺术家很深刻,但讲出的话却能让人马上明白,摇滚就是如此。”对于内地的摇滚歌手,他则知道“唱《一无所有》的崔健”和“凭血肉之躯高歌的腾格尔”。
后事安排:
曾写“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1966年,余光中在《当我死时》一诗中曾写道,“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昨日,获悉余光中逝世的消息后,不少网友留言“余光中走了,满世界都是乡愁”、“愿先生来世无愁”……不过,有关余光中先生的后事,目前尚未有进一步的消息。昨天下午,他的次女余幼珊在接听媒体电话时表示:家属们都很悲痛,不希望被外界打扰。本版文/本报记者 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