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浙大新生报到:7岁读中学 高考成绩超一本线135分
吃晚饭的时候,再次在紫金港校区的食堂遇见他们一家人,聊起为何培养得如此优秀,她的父母却始终觉得“没什么特殊”——“没有上过补习班,父母也没有额外辅导,就是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学下来。”
她从小爱看书
对医学已充满兴趣
昨天,在钱江晚报记者和陈舒音父亲聊天中,得知了更多关于她的事。父亲说,陈舒音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书,“很坐得住”。小时候,陈舒音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总是缠着父母给她讲故事,不一样的是,她每次都要缠着父亲讲三四个小时。
“等她能够自己看书的时候,更是一有空就坐下来看书。正是由于强烈的阅读兴趣,她的自学能力特别强,在读小学前,就掌握了小学的大部分知识。”
当我们与她父亲交流时,一旁的陈舒音早已安静地翻开刚领到的新生资料,阅读起来,丝毫不受干扰。
“她在任何时候都能静得下心学习,”陈舒音的母亲,在一旁说。
问她的高三作息表,她说可以在晚上十一点半之前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然后准时睡觉以保证第二天的上课效率。
很多人问:“六岁的年龄差距,她和同学们能玩到一起去吗?”
“我不觉得我们之间有差别呀,老师和同学们也没有觉得我很特殊”,陈舒音认真地说,“我和很多同学都玩得很好,大家也会互相帮助,交流学习与生活。”
等陈舒音开始军训后,她的父母就会回湛江。在他们看来,舒音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应该没问题。
选择了医学专业的陈舒音,在暑假里,已经看起了《遗传学》等相关书籍。她对邵逸夫医院的姚玉峰医生、浙一医院的郑树森院士等都很了解,对两位前辈的医学水平和医德仁心如数家珍、满怀崇敬。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陈舒音更是坦言,希望自己走研究型道路。
陈舒音求学经历
6岁上小学,就读一年即考初中;这时候,很多同龄人在读学前班;
7岁读中学,2011年考取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就读初一;这时候,很多同龄人在读小学一年级;
8岁上初二,成绩稳定在全年级前30名;
9岁上初三,以全湛江市第13名优异成绩考上湛江二中高一实验班(注:湛江二中高一实验班,全湛江市仅招60人);
12岁参加高考,以总分620分(理科)成绩,高于一本线135分,被浙江大学录取。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本报通讯员 叶鑫 费静怡 雷思涵 马宇丹 张凯凯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