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县“咬定”青山赢巨变 促旅游产业绿色崛起
图为邢台县兴台古镇。 韩冰 摄
在此基础上,这里不断加大造林增绿砝码。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8亿多元,实施万亩酸枣基地建设、太行山绿化、农业综合开发、结构调整造林等绿化工程,新造林28.5万亩,植树1700余万株,围绕破解浅山丘陵区绿化断带难题,探索和总结推广了“郝氏造林法”生态林建设模式,成活率达95%。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生态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是邢台县绿色发展、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另一个突破口。
围绕优化产业结构,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所有落后产能全部按要求进行淘汰,围绕绿色、生态、循环方向,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以“两汽一拖”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移联网信农村电商产业园、北斗科技小镇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前南峪5A级景区创建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集群,以皇寺科教园区、上智文化产业园为龙头的教育文化产业集群。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全县优质干鲜果品基地发展到67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75家,积极鼓励、引导25家地产商、矿老板投资周公山、踏溪湖等10多个旅游和生态农业项目,生态采摘、农家乐、休闲住宿、乡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如今,以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等景区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以紫金山五杰文化、抗大红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验游,以兴台古镇、浆水苹果小镇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游等,已成为邢台县旅游的新名片。连接各个景区的美丽乡村、交通要道也变身旅游观光廊道,让人流连忘返。
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邢台县2016年二级以上天数增加135天,全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少36%、52.8%、56.4%、34.5%该县被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与此同时,该县制定出台大气污染治理“1+1+16”一揽子文件,打出“压煤、优企、控车、抑尘、治矿、增绿”组合拳,突出打好煤改气和燃煤锅炉取缔、“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四大攻坚战。力争用四年左右时间,大幅度改善全县空气环境质量,2017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2020年达到60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0.7%……
未来几年,邢台县空气质量还将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秀的邢台县将逐步显现。(郝烨 王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