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被养成假小子 网上看“帅T”内衣吓坏家长
女儿查看“撩妹”内衣
2016年秋季,瞳瞳升入初中,也开始喜欢打扮起来,但却是打扮得更帅气。由于瞳瞳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所以并没有引起张女士和爱人过多注意。
今年暑假开始后,瞳瞳大多数时间会在家里看书或写作业,偶尔上网和同学相约出去玩。7月22日下午,瞳瞳被同学约出去玩,而此前她玩着的电脑没来得及关。张女士打算关电脑时,偶然间看到瞳瞳在网上关注的一款抹胸内衣,而商品介绍上的“帅T”、“撩妹”字样。开始,张女士还不知道“帅T”是什么意思,在网上一查吓了一跳,原来T是指女同性恋中,外形帅气的一方。
女儿的情况令家长发蒙
张女士称,瞳瞳的身体已开始发育,此前也经常穿抹胸衣,尽可能掩饰已发育的胸部,张女士以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害羞是很正常的。但看到瞳瞳在网上关注的内衣后,再联想到孩子一些异常举止,张女士意识到女儿似乎有同性恋倾向。这一发现让她和爱人不知如何是好,她甚至背着女儿偷偷哭了几天,并开始后悔从小把女儿当成男孩养。
专家称干预不宜过激
记者就张女士遇到的问题咨询了市心理调适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单元主任任凯。
对于青少年同性恋问题,任凯主任称他平均每个月都要接诊三四例。任凯称,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认同、性别认同都很重要。同性之间彼此依恋很常见,也很自然,是形成自我认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瞳瞳的情况看,张女士对女儿自小的性别引导有问题,造成孩子长大后气质类型与自身性别不符,甚至是恋爱取向受到影响。
但任凯主任表示,虽然性取向也涉及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但多为天然形成。心理治疗的目的,并不是改变性取向,而是促进自我接纳和社会适应。家长的耐心和接纳、尊重和理解,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家长不必急于给孩子贴什么标签,应在保证孩子情绪稳定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其注意力引导到学习或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去,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反思。孩子在慎重思考后,会对自己的恋爱取向重新定位。(生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