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公斤妈妈割肝救女:妈妈割掉三分之一的肝脏移植到女儿身上

人民网   2017-07-15 20:19

  经过9个多小时30多名医护人员的联合救治,7月8日,广西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实施。体重仅有32公斤的母亲李秋红为了救8岁的女儿静云,毅然决然地选择割掉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脏,移植到女儿身上。目前,母女俩已从ICU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治疗,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图为医生们在为静云母女俩进行广西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

  32公斤妈妈割肝救女 8岁幼女再获新生

  今年8岁多的小静云来自广西武宣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008年11月,刚出生的她,即被诊断患有“胆道闭锁”。这在新生儿当中是致死率极高的疾病,需要做活体肝移植,否则将会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肝昏迷而死亡。

  据已退休的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杨体泉介绍,在儿童中,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发病率在八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之间。婴儿一旦患上胆道闭锁,导致胆汁滞留在肝脏内,很容易造成肝硬化。“一旦确诊,要马上进行手术,实现通畅的胆汁引流。”

  2009年1月,还在襁褓中的小静云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进行了葛西(Kasai)手术,即肝门空肠吻合术。这次手术让她的肝脏延长了8年的寿命,但仍旧无法阻止她的肝脏逐渐硬化,且脾脏越来越大,小小年纪的她就显得大腹便便。

  2017年7月3日,小静云再度入院寻求治疗,解决肝硬化的问题,只有通过肝移植。

  目前全球的肝移植供体严重缺乏,供需比超过1:5。我国这一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要想让小静云快速获得治疗,只有通过活体肝移植。

  然而,活体肝移植的难度高风险大,国内只有少部分医院能够开展。

  据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陈滨介绍,以往的肝移植手术,供体来自爱心捐赠,一般是因为各种意外死亡的患者捐赠的器官,直接取出完整肝脏进行移植。而活体肝移植,要取出供体即捐肝者的部分肝脏,难度在于:一是要保障捐赠肝脏后捐肝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在移植过程中要考虑取出肝脏的体积大小、血管、胆管系统的匹配问题。“这些都是重要的考验。” 陈滨说。

  静云的母亲李秋红今年38岁,身高152cm的她,体重只有32Kg。生两个女儿时都是剖腹产,十分瘦弱。但得知可以捐献部分肝脏救治女儿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走进医院试试。配型成功的结果,预示着她肚子上将为女儿们留下第三道长长的疤痕。

  据该院副院长、肝胆外科专家何松青教授介绍,这是广西开展的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为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医院邀请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高伟教授的小儿肝移植专家团队到场指导手术。

  图为医生们在为静云母女俩进行广西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

  图为医生们在为静云母女俩进行广西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

  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30多人9个小时紧张奋战

  7月8日上午,小静云母女分别被推进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的6号和7号手术间,切除部分新肝与病肝的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在6号间,由肝胆外科陈滨主任医师及与天津一中心医院的马楠教授共同配合,给陈秋红做开腹取肝手术。由于术前周密的准备,医生们顺利从地陈秋红的左半肝切下263克肝脏,约为整个肝脏的三分之一,手术过程出血量不足10毫升。

  在与此同时,7号手术间内,小静云的手术同时进行。小儿外科主任医师董淳强及与天津一中心高伟教授负责将病肝摘除。

  妈妈的部分肝脏切下后,由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董昆与天津一中心董冲教授进行冲洗、修肝。此时,医生们开始与时间赛跑:不仅要将肝脏内的残血冲洗干净,还要将拟吻合的血管胆管管道进行快速的修整。

  取肝、洗肝修肝、除肝、移植——手术时间以分秒计算,一步步有条不紊、紧张有序进行。“擦汗!擦汗!”手术间不时传出主刀医师的声音。

  当各个管道重新衔接,血管开放的瞬间,柔软的新肝迅速充满血液,变成鲜红色,妈妈的肝脏在小静云的体内迅速工作,B超显示血流流速正常,胆管开始分泌出新的透彻的金黄色胆汁。

  在小儿外科、肝胆外科、麻醉科等十多个学科医护团队超过30人的密切配合下,经过9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手术顺利完成!

  副院长、肝胆外科专家何松青教授认为,广西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展,不是一个科室的单打独斗,是各科室默契配合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术前的充分准备:十几个科室的专家团队与天津高伟教授团队的6名成员反复就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预案准备,前后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

  术后,母女俩转入ICU重症监护室。杨体泉说,肝脏是可再生的器官,还会慢慢再长出来。术后还要监测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防止供体也就是妈妈的胆道狭窄,确保其肝功能的健康。未来的十几天对于静云来说十分重要,她还要面临术后的抗排斥、抗感染等等关卡。

  7月9日,母亲已经转回肝胆外科普通病房,慢慢恢复中。转入ICU病房后不久,小静云逐渐苏醒。这说明新肝脏已具备功能,正慢慢把麻醉药代谢。小静云成为广西首个“新肝”宝贝。7月13日,小静云也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

  静云的父亲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

  图为术前医院的医生与静云母女俩进行沟通

  广西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成功 更多患儿将受益

  手术室内争分夺秒的同时,小静云的父亲陈雪光也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一个是妻子,一个是女儿,两个都是我的亲人,都在手术台上。”

  一台手术下来,费用在12万元左右。移植成功后,小静云还要终生坚持服用抗排斥药物,每个月费用几百元。这对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医院医护人员帮助静云一家与轻松筹联系,开展“轻松筹”线上筹款,截至目前,收到捐赠近6万元;另外还联系了天使妈妈基金,为小静云捐献5万元手术基金。

  这台手术的成功不仅拯救了小静云和她的家庭,对于实施手术的医院乃至广西,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意味着广西从此可以做活体肝移植了。

  小静云的手术进行时,正值杨体泉从该院的小儿外科退休。手术完成后,杨体泉喃喃自语:“做成这件事,我功德圆满了。”

  目前,该院接诊的胆道闭锁患儿已有800多例,其中三分之二要做活体肝移植。今后,这些患儿都有希望留在广西治疗。

  此外,活体肝移植还能让肝癌患者受益。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甚至唯一方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曾志羽表示,除了派出青年医师到台湾进修学习小儿活体肝移植技术,医院还将继续邀请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专家团队为广西的前10例活体肝移植手术到现场指导。这将为广西在实施活体肝移植手术方面积累更多经验,同时也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巡视员田钢严重违纪违
  • 2名厅局级干部被查处……湖南通报4月查处违
  • 紧盯“学查改” 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锲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