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火了自行车道在哪 思考自行车如何重新融入城市?
工人日报 2017-06-27 14:13
同时,由于个别路段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间缺少隔离设施,使得汽车高速从自行车旁边通过时,骑行者很没有安全感。
事实上,我国第一部统筹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的地方标准——北京《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于2016年正式实施。
《规范》明确:城市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快速路辅路、主干路应为3.5米;次干路应为3.5米,困难情况下可为3米;支路应为2.5米。为确保自行车路权,《规范》还规定:次干路及以上等级的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置物理隔离设施。
自行车如何重新融入城市?
5月22日,国家层面对共享单车的“顶层设计”出炉,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起草《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各城市要积极推进自行车道建设,纠正占用非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博士张淼告诉记者,对于新区、新建道路,设置符合规范的自行车道并不困难。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已建成的区域、特别是老城区受用地等条件制约,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均存在不完善之处。
“能在自行车道上停车,便不愿付费停在停车场,开发商也就没有建设停车场的动力。而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又难以严管路侧停车,因此非机动车道屡屡被占。”在张淼看来,还自行车路权首先需要缓解城市停车矛盾。而停车不入位、占道停车等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加剧了问题的“死循环”。
为缓解骑行系统压力,今年4月,北京在《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中提出,对共享单车进行总量控制,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区级政府编制辖区发展和停放规划,设定辖区最大投放数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