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事件评论:不该被情绪裹挟

中国青年报   2017-05-17 08:21

  5月12日晚,宋女士跟另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女童在大连某饭店吃饭。在饭店里,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邻桌的女大学生嫌孩子吵闹,奔向宋女士的女儿辰辰,踹了她一脚。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而据饭店公布的完整视频显示,女童妈妈不仅在店里乱扔东西,还扇了店员好几巴掌。目前双方已做出回应。辰辰母亲称,自己护女心切;女大学生则表示,自己只踹了椅子,但承认不该冲动,愿意道歉并赔偿。(5月16日《半岛晨报》)

  从事后的完整视频来看,虽然女大学生最终踢到的是椅子,但其踢向的确实是孩子。对于女大学生突然的过度反应,辰辰母亲做出的举动,可以说是出自母亲保护孩子的本能。不可否认,从后续这名母亲的反应看,确实有过激之处。然而,不管怎样,面对一名4岁孩子的吵闹,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以“踢”的方式来处理,显然违背了正常的行为底线。

  原以为事情在双方都互相道歉后就应该画上句号,但整个事件的“沸点”却出现在网上。就到底如何应对“熊孩子”,网友展开了观点的交锋。其中不少网友赞成对“熊孩子”就不该客气,他们大都认为是孩子家教有问题,而且“在公共场所遇到这样的孩子真不少”。所以,此事在公共舆论场所分裂成了两个话题:一是面对“熊孩子”,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对待方式?二是在网上又该如何围观这样的事件?

  就第一个话题而言,需要明确,“熊孩子”犯事了,首先应是与家长的教育有关,家长应该负责。那么,第三方寻求解决的方式,也应是找孩子的父母进行协商,而不能对孩子施加过度的直接干预。像事件中的女大学生这般,直接用脚踹,不仅失当,也有违法之嫌。

  就第二个话题来说,那些在网上表示同情女大学生的,在现实生活中未必就会对“熊孩子”暴力相待。但很显然,在这样一起突发事件面前,更多网友声援的却是一个“打小孩”的成年人,这恐怕已经够得上是一种舆论的失态。因为,这种态度,不应该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对于未成年人该有的公共姿态。此外,这种群体性的情绪宣泄,只会滋生更多的暴力与非理性情绪,不会起到真正的“公共教育”效果。

  当然,在一个陌生人社会,如何教育孩子更多地遵循公共规则,是家长们必须肩负起的教育责任。但回到事件中来,舆论围观无论如何都不能搞成情绪发泄,支持暴力不对,支持对孩子的暴力就更需警惕。“熊孩子”需要教育,但社会应有的宽容之态,不能丧失。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董事长称被开除员工涉嫌学历造假 被开除当
  • 章泽天登胡润财富榜:净资产600亿 清华与浙
  • 全球最大级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最大载货量241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