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3000份骨灰落满灰尘 无人认领背后折射亲情的缺失
2017年3月20日,合肥,清明节即将到来,人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逝去的亲人进行祭扫,寄托哀思,但在合肥市殡仪馆的仓库里,有3000多个逝者的骨灰盒静静躺在那里,无人认领,其中存放时间最长的竟达50多年。
其中1500多个信息较全,另外一部分信息不全。有关人士表示,这些被“遗忘”的骨灰,折射出亲情的缺失。在殡仪馆外的一处偏僻的仓库,专门用于存放部分无人认领的骨灰盒。
3月20日,记者在合肥市殡仪馆业务科汪强胜科长的带领下,来到这个仓库,拉开厚重的卷闸门,仓库里整齐排列着四五个铁架子,架子上摆满了贴着编号的骨灰盒,地上还有很多团团罐罐,也盛着骨灰。
记者看到,这些骨灰盒样式各异,大部分是木质盒子,有的盒子上还贴有照片。由于年代久远,不少盒子已经变色。“这里的信息都比较全,大概有1500多个,都是无人认领的。”
汪强胜介绍说,最早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还有不少七八十年代的。“还有一些信息不全的,大约也有1500左右,不在这里。”
据了解,目前合肥市殡仪馆骨灰存在的阁位数为8000个左右,每年都在增加,如果将这些骨灰盒放在阁位中,肯定装不下。汪强胜说,现在公祭堂已经放不下了,只能把超过十年的转移到仓库,放在这里也是无奈之举。
汪强胜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曾将信息较全的无人认领骨灰盒建立了数据库,相关信息输入电脑,方便查询。同时媒体也关注过,也有人来寻找过,其中有一个市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的四个骨灰盒。但来寻找的人并不多。
谈及原因,汪强胜说,年代久远的,可能家人都已经不在了,或者搬到外地了,也可能当年的存放证丢失了,或者纯粹遗忘了,原因比较复杂。据介绍,目前针对无人认领的骨灰盒,特别是信息不全的骨灰盒,并没有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如何处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