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营销 如此套路难获市场
法制晚报 2017-03-31 01:11
法制晚报——有此一说
据《重庆晚报》报道,近年来,不少商家瞄准了微信朋友圈这个成本低且能迅速积累人气的互动营销平台,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近日,重庆80后李女士参与了一影楼的集赞送水杯活动。到店领取水杯后,店家表示,交300元押金可免费拍一套原价999元的艺术照,押金在取照片时全额退还。但在选样照时,店方称如果退300元押金照片就要打码,李女士认为不合理,退回了押金,结果领回的免费艺术照真被打码了。
从李女士的遭遇来看,商家的所谓“免费艺术照”分明就是陷阱。其通过一系列操作把消费者带入设计好的圈套,直到将无偿变有偿。
对消费者而言,应当警醒,此类花言巧语不过是将过去街头商场、美容店的“体验陷阱”复制到了网络。只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自己遭遇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涉事商家来说,以欺骗为方式的营销,则很可能砸了自家牌子。《消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摄影工作室应该提前将相关项目的详情以及是否有附加条件事先告知消费者。其做法是否涉嫌误导甚至欺诈?收取300元押金,是否合规合法?解答这些疑问,或许需要警方、工商、物价等部门启动联合调查。
另外,早在2014年,微信公众平台就已经全面禁止公众账号“集赞”的活动,违规者将被封号甚至永久封号。平台和监管部门积极作为,将关口再前移一些,投机商家的生存空间必然被进一步压缩。
免费营销,本是各取所需的行为,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当新的宣传方式变成了世人皆知的套路,公众见到此类活动都学会绕道走,商家就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乔志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