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不是待在幼儿园里 他带女儿骑行3.5万公里
骑行途中,六一到寺庙祈福。
齐海亮父女骑行到云南
骑行途中看到的新疆美景
齐海亮父女骑行到广州
齐海亮一行到达西藏
全国骑友圈中的很多人都认识这样一名响当当的人物——齐海亮,他酷爱骑行,数次进藏,有十余年的骑行经历。2015年9月,齐海亮给自己的自行车挂上了个小拖车,载着当时只有4岁的女儿六一从老家唐山出发,一路骑行,配备的行李,不过是一个塞满了女儿衣服的小包。“我要让女儿看看祖国有多大!我想陪她一起长大,不想把她的童年放在一个小小的幼儿园,而是放在整个地球上。”齐海亮如是说。
初衷
陪女儿的时间太少了 想让女儿看看祖国有多大
36岁的齐海亮是一位古典音乐老师,2015年9月,他带着女儿从老家唐山出发,骑着经他改装过的“自行车+拖车”组合,开始了他们环游中国的旅行。他们骑行经过江苏、江西、海南、云南和西藏,骑行经过被骑友奉为“中国最美公路”的318国道及最为艰难的新藏线后到达新疆,又依次骑行经过甘肃、西宁、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他们又依次骑行通过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安徽、河南。目前,他们总共骑行了590余天,已经到达山西晋城。
不少人疑惑,骑行全中国很多骑友都无法做到,为什么齐海亮要这么做,而且还带着年仅4岁的女儿?
“我要让女儿看看祖国有多大!我想陪她一起长大,不想把她的童年放在一个小小的幼儿园,而是放在整个地球上。”齐海亮称,“其实在没有她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要是有女儿了就要经常陪她玩,但是有她以后我却在忙生意了都没有时间陪她,有一天我在看骑车去罗马的地图时,她问我:爸爸你在看什么?我说我在看地图,她说,那我和你一起去吧。我突然觉得陪她的时间太少了,于是开始构思了这次旅行。”
艰难
“丝绸之路”上遭遇高温天气 找不到饮用水嘴上晒得全是口子
长途骑行,本来就极为艰难,每天还要面临补给、住宿的问题,逆风、爬坡、高反、缺水等都极大的考验着骑行者的毅力和决心。齐海亮称,好在几乎每段都能遇到同行的骑友,相互帮助。在骑行到云南的时候,他们又多了一位小伙伴,当时只有两个月大的拉布拉多犬——七仔。
长年累月的骑行,齐海亮的皮肤已经变成骑行者特有的黝黑,不光是他,就连六一脸上也早已没有了“小公主”般的白嫩,这是父女俩环骑中国的“勋章”。
齐海亮回忆称,目前他们已经骑行了35000公里,最艰难的当属“新藏线”和“丝绸之路”两段路程了,一段是荒漠高原,一段是沙漠地带。在新疆到甘肃的路途中,他们遇到了高温天气。“平均地表温度在五六十摄氏度左右,汗都来不及出就被蒸发掉了。”好在六一坐在拖车里,还算凉快。四周都是沙漠,几十公里找不到饮用水,唯一仅剩的水要留给女儿。“好不容易到达落脚点,我几乎走不动路,有时还会出现拉肚子、头痛呕吐的情况。嘴上晒得全是口子,几乎没办法吃饭。”跟着一起跑的七仔脚经常被烫伤。这条丝绸之路,挑战了他的身体以及心理极限。
面对高温,他们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齐海亮称,穿过叶城、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和木垒,他们总共骑行了2000多公里的沙漠和戈壁地带。
目标
接下来要骑行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最终以北京为目的地结束骑行旅程
接下来,齐海亮计划依次要去陕西、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最终是以北京为目的地,结束此次环中国大陆地区的骑行。
记者关注了齐海亮的微信,发现他几乎每天都会写骑行日记,记录了各地风景以及每天遇到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数万张照片,记录着父女骑行的轨迹。历经近600天的骑行,齐海亮感受到女儿在一点点长大,如今已经有了团队意识,也会去照顾别人了。
不少人还关心骑行安全和装备的问题,齐海亮称,自己骑车比较快,在到达西藏之前,装备都是自己买的,“后来有一家瑞士的厂商找到我,设备基本上都是他们赞助的,这省去了很多麻烦。”其实设备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复杂,和平时骑行一样,一辆简单的山地车,搭上女儿的小拖车就够了。拖车的稳定性很好,骑行以来没有翻过车。
齐海亮称,今年整个行程结束,六一也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去年秋天本来打算骑行内蒙古的,后来因天气太冷,所以就先骑完中东部省份。现在春暖花开,打算骑行去内蒙和东北,然后去漠河再骑回北京,这样这段旅程也算完美结束了。”
临空都市报记者 江飞波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童年不是待在小小幼儿园里 骑行3.5万公里 带女儿看看祖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