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蒸9年馒头 为去世儿子还清7万多元债务
从蒸笼里起出最后一笼馒头后,今年都已经 75 岁的张西伦、张佩英老两口同时长吁一口气:"9 年了,等这笼馒头卖完,儿子当年欠下的债就还清了。"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对老夫妻住在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他们从 9 年前开始出来蒸馒头卖,其中原因让人敬佩:9 年前,老两口的二儿子在一次意外中身亡,生前欠下了不少债务,很多债主以为欠款 " 打水漂 " 时。这对老夫妻找到他们,表示会替子还债,用长达 9 年时间蒸馒头卖,终于还清了儿子欠下的 7 万多元债务。
老两口蒸了 9 年馒头为儿子还债
" 现在我们已经将张凯欠下的所有债务都还清了,因为年龄大了,现在每天只蒸一袋面粉的馒头,4 个小时就能忙完。" 现代快报记者见到张西伦老人的时候,他指着老夫妻俩用来蒸馒头的作坊说,这里的老房子是皂河镇过去的大众饭店,这些年来,他和老伴张佩英就在里面吃住,租金也不高。
" 我和老伴今年都 75 岁了,我们对这两间老房子都很有感情。" 张西伦老人说,他 17 岁学厨师,后来一直在大众饭店当厨师,直到 1992 年他才离开这个饭店,到另一个地方开饭店。2003 年,由集体开办的大众饭店关门了,夫妻俩就租下大众饭店用房,开始自己经营。
记者了解到,张西伦的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各自独立生活。" 我儿子以前在皂河街利用自建的房子搞餐饮服务,后来夫妻俩因感情不和离婚了。" 张西伦老人伤心地说,二儿子张凯在搞餐饮服务中经营不善,共积累借款及贷款 22 万多元。为了还债,不得不将自建的房子变卖掉。" 那房子卖了 15 万元全部还债了,还有 7 万多元的亏空。" 张西伦老人说,就在张凯变卖了房产,进城里准备继续做餐饮生意的时候,祸事发生了。
儿子去世后主动担下 7 万元债务
9 年前,张凯乘坐他人车子进城,因驾驶员和一位摩托车主发生矛盾,张凯就出面调解,没想到遭到摩托车主一记重拳,当场倒地。送到医院抢救,因颅内出血过多,抢救无效丧生。" 张凯当时才 35 岁,我的孙女那年也才 9 岁。" 张西伦老人说,尽管肇事人被判处 13 年有期徒刑,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换回张凯年轻的生命。
" 儿子走后,我了解到他生前还有 7 万多元的债务没还清,有的是从亲友手里借的,有的是从银行贷的款。那时也有人对我说,人都不在了,那些债务也就成了死账。" 张西伦老人说,他当时就和老伴商量,儿子留下的这笔债务由他们来还。
" 那时候饭店生意萧条,生意难做,我想到自己面食手艺还行,就决定老夫妻俩开始蒸馒头卖,靠蒸馒头挣的钱给张凯还债。" 张西伦回忆。
张西伦老人说,在张凯去世后的几年间,他们俩每天都能蒸出两袋面粉的馒头。后来随着年龄逐渐增大,体力也跟不上了,每天只能蒸一袋面粉的馒头。
不少债主受感动,劝他们别还了
" 一袋面粉 50 斤,蒸出馒头去卖,能挣到 30 元钱左右。" 张西伦说,为了替儿子还债,他们刚开始租两间房子用于蒸馒头,为减少租金,后来只租用一间。老两口平时很少炒菜,省下来的钱都用于替儿子还债了。" 我们老两口蒸馒头一年净挣只有 1 万多元,每年要拿出 8000 多元用于还债,整整 9 年时间,我们把张凯所欠下的 7 万多元债务全部还清了。" 说到这里,张西伦和老伴张佩英的眼里都闪着泪花。
9 年间,这对老人不知熬了多少夜,不知蒸了多少馒头,不知在街上留下多少叫卖声,白发苍苍的他们始终坚守诚信,艰辛蒸馒头挣钱替已故张凯还债,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 我娘家的妹妹曾借给我儿子几千元钱,她看到我们老两口起早贪黑蒸馒头卖为他还债,几次和我说,那几千元钱就不要了。我没答应,我们一次性还不完,就分开来慢慢还。" 张西伦的老伴张佩英说,还有她娘家的弟弟曾给张凯贷款担保 1 万元,如果不把这笔贷款还了,娘家的弟弟必然会受到牵连,那样的话他们老两口都于心不忍。
替张凯还清了所有欠款,张西伦老夫妻俩如释重负。如今,这两位老人依然靠着自己蒸馒头挣钱维持基本生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