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农民工免费专列:近800公里的奔波
朱玉玲说,近几年阜阳发展得很快,各方面比以前都要好很多。夫妻俩合计着过完年就留在阜阳做点小生意。“能留在本地工作,谁会想出去啊,不就想多挣点钱,让日子过得好一点嘛!”
家住阜阳市口子镇的杨婷婷虽是“90后”,但在宁波工作已有4年时间。作为年轻一代务工者,杨婷婷说:“在外面一定要学技术,学真本事,这样才能有前途。”
近年来,中国产业有序转移趋势明显,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产业呈现梯度转移趋势。随着阜阳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渐成“潮流”。据统计,阜阳近十年返乡创业人数已达3.66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17万个,带动就业31.6万人,年产值约200亿元。
阜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大农民工长期在外打拼,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很多人已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创业家,掌握着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创新创业的激情十分高涨。
潘俊海是阜阳当地回乡创业“明星”。2013年,潘俊海返乡投资建立了一家集研发、生产、仓储、冷链、物流于一体的食品企业,现有260多家的“粒上皇”炒货干果食品专卖连锁企业,先后被列为2014年安徽省“861”工程、阜阳市“回乡投资创业”重点企业。
21日凌晨,列车里先前的喧闹声渐渐平息,归心似箭的“候鸟”们或依在座椅上,或趴在折叠桌上睡却。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
此时,一路陪伴着“候鸟归巢”的列车员依然在忙碌。
阜阳火车站营运员汪茂云在铁路部门工作已有30载,外出务工人员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农民工兄弟变化非常大。他们经过在沿海开放城市多年的锤炼、付出和努力,变得越来越文明、越来越有档次,包括穿着、行为都有很大的变化。他们是一群有梦想的人。”作者 张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