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改新政20天 多地企业跨省销售遭无理由扣押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重庆)   2017-01-20 18:06

部分地方公开发文出台保护政策

  除了执法精准打击之外,部分省份盐务局还公开发文进行地方保护。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早在2016年12月29日,贵州黔东南州的工信委、食药监、发改委、工商、盐务管理局就提前联合发文,发出关于加强全州食盐市场经营管理的通告,其中最后一条明确规定:在过渡时期,为降低各重要场所食盐安全隐患,建议全州范围内学校、机关食堂、餐饮企业、大中型超市进盐选择各县市盐业公司直接配送,确保以上场所食盐的供应安全。

  部分省市更是出台规定,认为异地配送食盐违规。在去年12月27日出台的《山东省盐务局关于规范盐业市场秩序确保食盐安全的通告》上,山东盐务局明确:开展跨区域批发的食盐批发企业、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含多品种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不得以代售和物流配送等名义搞变相分销、代理。不得委托其他没有食盐批发资质的单位、个人转批、代批。

  根据工信部2016年211号文规定,食盐批发企业可以通过自建物流或者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服务。山东盐务局的通告明显违反工信部的规定。

盐改难题需要地方出台条例破局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院长谭宗泽认为,在盐改初期出现这么多市场混乱情况应该是正常现象,毕竟几千年的盐业行政割据体制需要打破,各方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

  谭宗泽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理顺盐改的法律体系,从全国性的立法修改到地方的条例出台,要保持连贯性和可操作性,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省市都未出台执行条例,都在观望;另外还要让所有盐务执法队伍从盐务公司分离出来,保持利益脱钩,执法中立,不能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传统,推进盐改的顺利进行。

  长期关注盐业改革的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钰彬律师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全国共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170多家,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化淘汰和洗牌将加速,最后可能只会剩下十分之一左右的垄断性大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盐业体制和相关法规修改滞后,如果盐务执法部门不能和盐业公司分离,不能改变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将加剧洗牌过程中的矛盾,延缓盐改的进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现行的《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分别由国务院于1990年3月、1996年5月颁布,这两部法规对促进我国盐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建立起了以食盐专营制度为核心的盐业管理体制。

  虽然食盐专营制度在确保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稳定盐价和应对突发事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食盐专营采用的计划管理、政府定价等措施,也产生了许多弊端。比如,食盐专营体制导致了行政割据、各自为政,以至于流通环节多、效率低下,形不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目前,工信部已经启动了《食盐专营办法》《盐业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预计将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全国人大修改。

  面对被贵州执法部门非法扣押的300吨食盐,重盐集团不愿在等待,该集团相关人士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他们将上书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讨要一个合理的说法。

  (原标题:盐改新政20天,多地跨省销售遭无理由扣押)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河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八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广州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朱立伦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520”后全面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