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科伟个人简历事迹回顾 “拼命三郎”死亡原因脑瘤!
刻苦钻研禁毒业务 成为“拼命三郎”
“他的对情报数据的分析研判方法可以说是代表我国禁毒战线上最先进的侦查理念与方式,作为我们学校的兼职教师,他能以自己参与侦破的案件联合理论启发教学,对一个实战走出的基层民警来说,理论和实际结合得这么好非常难得。”广西警察学院侦查系副主任、教授张晓春说。
几乎每位与甘科伟共事过的人都会对他留下爱思考、肯钻研的印象。
入警之初,甘科伟在偏远的金光派出所工作。辖区发生系列盗牛案,上级领导到派出所了解案情,把甘科伟叫来询问,甘科伟将辖区各道路、卡口等信息一一细数,为破坏案件提供了关键的基础信息。
由于表现突出,甘科伟调到刑侦大队,禁毒支队,奋战在禁毒事业情报业务最前沿,短短几年就成长为南宁市公安局数一数二的破案能手。他创造的一系列信息导侦、科技破案的战术战法,在广西禁毒战线推广。
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法制大队教导员廖源回忆说,“他对自己的工作必须有交待,比如去侦查一个犯罪嫌疑人的住处,他不是发现没有人在家转一圈就回来了,他会查看电表、水表的是否运转,有没有晾晒女人或小孩的衣服,尽可能地收集信息分析情况。”
“现在的毒品犯罪都是运用高科技手段,不法分子为了回避打击,往往结成非常隐秘的网络,有些甚至形成犯罪集团。”钟庆介绍说,警方破案已经不能再依靠过去的手段,信息战、合成战已经成为主流,而甘科伟就是南宁禁毒新型战役里的情报先锋,甚至可以说是禁毒情报第一人。
“他总是非常努力的学习,对案件非常用心,充分发挥自己的研判专长和‘拼命三郎’的精神,案件交到他手上,我们都很放心。”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谭平说。
2015年5月,甘科伟因在多年破案过程中情报业务能力突出表现,由一线侦查岗位转战情报研判岗位。2015年5月至11月,公安部在全国各地选调研判骨干到禁毒局情报中心协助工作,甘科伟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获得了这个锻炼机会。在公安部开展禁毒情报集中研判工作的过程中,甘科伟把信息和侦查相结合、“信息导侦”等先进理念融入到自己实际侦查办案工作中,融会贯通,所钻研的成果得到了公安部禁毒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甘科伟在公安部禁毒情报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协调相关省市破获4起公安部督办毒品案件,捣毁制毒工厂四个,缴获氯胺酮成品、氯胺酮半成品、摇头丸、冰毒共约2吨,毒资105万,枪支3支,子弹817发,查扣涉案车辆19部、各种制毒原料4吨,制毒原料半成品30吨,抓获犯罪嫌疑人36名。
鉴于甘科伟在公安部工作期间成绩突出,公安部禁毒局发文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对甘科伟进行表彰。
从小立志穿上警服 从警十二年不忘初心
“如果他没有警察情怀,没有穿上这身警服,他的生命或许会是另一种模样。”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民警岑晟说。
甘科伟的数据处理能力业精技强,年纪轻轻就已在情报数据分析领域颇有名气。2015年,一家国内互联网巨头给出高薪希望他过去工作,他拒绝了。
“ 他跟我说如果不做警察总觉得人生缺点什么。” 岑晟说。
在甘科伟从警生涯里,他共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获得“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市优秀人民警察”、“信息化破案标兵”等荣誉称号。生病前组织上正在为他申报“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家里有长辈是警察,科伟从小就想当警察,高考时填报的都是公安院校。”甘科伟的老父亲告诉记者,不管是工作中的困难,还是获得的荣誉,甘科伟都很少和家里提起。老父亲整理儿子生前的遗物,当看到一大沓荣誉勋章和证书时,老人泪流满面:“他太爱公安工作了!”
老父亲也不曾知道,儿子除了是情报分析的业务能手,抓捕罪犯、勘察现场他一样冲在前线。据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四大队大队长黄胜回忆,抓捕行动时,甘科伟曾经一度被犯罪分子的车辆拖行数百米,头颅与飞驰而过的车辆仅差10公分。
“我当时问他,你怎么都不考虑个人安危?他回答我说我们警察在这个时候没有时间考虑个人安危。”黄胜回忆道。
在甘科伟的禁毒工作生涯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经历。他多次深入毒窝当卧底,抓捕中常被同事摁倒反铐;他飞车抓捕毒贩,负伤挂彩是家常便饭。狡猾的毒贩把毒品倒进厕所企图销毁证据,他便不顾脏臭,把堵在厕所地板、厕盆、下水道的毒品一一抠出来清理取证。他还曾直面毒贩的恐吓和报复却面不改色,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而不为所动。
“甘洒热血屡建奇功无悔青春是为真英雄;壮志未酬魂归故里警界楷模人称好男儿。”这是甘科伟校友在网上为他写下的挽联。“我们留不住甘科伟,留得住甘科伟的精神。英雄未竟的事业我们背负在肩,继续前行,天堂没有毒品,希望英雄好好休息。” 钟庆饱含热泪对记者说。(马艳 韦丽蓉 张军 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