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流浪睡桥底 因“混的太差”不敢回家面对亲人
杨国中的父亲(左)与儿子相认后不住掉眼泪。
称自己是“掉队的大雁” 渐渐丧失回家的勇气
17日中午,一家团圆的杨家人在与杨国中分别了十多年后,在东门一个饭馆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十多年来第一次有杨国中的一顿饭。杨国中四叔点了一大桌子菜,等菜一上席,四叔开始不停地给侄子碗里夹菜,但杨国中吃得并不多。
第一杯酒,是庆祝一家人团圆的。杨国中一口气喝光了整杯啤酒,坐在一旁的二哥又给他满上。席间,杨国中话不多,一直低着头,吃的也少,但眼里一直噙着泪,不时摘下眼镜拿起桌上的餐巾纸擦去眼角溢出的泪。
看到儿子落泪,杨国中的父亲也泛起热泪,老父亲缓缓地从行李袋里找出一盒纸巾,递给杨国中,杨国中抽出一张纸巾递回给父亲,随后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离家时,四叔的头发还没发白,父亲的身体也比现在要硬朗许多。“大不如前了,那个时候他的身体比现在好多了。”
为何在外10年了,偏偏就是不愿回家?杨国中说,自己在外的经历不叫“闯”,只能叫“混”。“闯不是这样子的,所以也没有勇气(回去)”,他称。
杨国中反复说“回去能干嘛?是爹娘养我还是我养爹娘?我拿什么来养?我能做什么?”坐在一旁的父亲听了这话便开始反驳儿子的说法,称只要回家就好。
“天上的大雁都是一队的,掉队的基本上就不见了,你看见的雁子都是整齐的,掉队的你看不见。”杨国中以大雁来比喻生活,称自己是“掉队的一员”。“我有手有脚,可以吃饱饭,但当我吃饱饭以后能怎样呢?别人对我会有要求,那时候我怎么办,怎么应付那些别人的要求?”
杨国中称当志愿者提出要帮他办理身份证时,他便想到了会被家人找到,这么多年虽一直想回家,但由于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男孩子,有责任做出一些成绩撑起家庭,无奈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他回家的勇气便渐渐消散。
一个让人欣慰的消息是:今日(17日)晚间,杨国中四叔在旅馆致电南都记者,称一家人已买好18日回老家绍兴的车票,“和他二哥逛街去了,要给他(杨国中)买身新衣服和鞋子!”
在外打拼的人们,过年了,无论混的好不好,都要记得有人在等你回家……
(原标题:浙江大学生深圳睡桥底、捡纸皮流浪10年,因“混的太差”不敢回家面对亲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