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姐全捐了”事件全程 凤姐说《求鼓励》一文被大量改动
最近,在美国的凤姐频频刷屏。
1月11日,她发了篇《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讲述了自己从农村到出走上海、直至美国的“不认命”奋斗历程。
为凤姐收获了一大波的好评。
评论截图据微信公众号:南方都市报
秒超10万+的阅读……截至今天(14日)中午12时,已有两万人打赏,8万多次点赞。
该篇文章全文 ↓↓
来自微信公众号:我就是凤姐(Fengtopia)
“你要认命、这就是你的命。”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我脑子里总是想起我妈当年的这句话,她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农村妇女,她叫我认命,现在想想其实也是为我好,虽然我妈不晓得“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这句话,但是生活的艰辛早就让她懂得这个道理。她让我认命,其实也是为我好。
从小,她对我确实也没什么期待,小的时候她只是希望我带好妹妹;长大一点,她只是希望我不要让家里为难,不要读高中去读师范;我能做一个乡村教师,一个月能挣几百块钱的工资,能寄点钱回家已经是满足了她对我所有的期望;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能理解我为什么选择从奉节那所小学辞职去上海打工,更不能理解之后发生的事情,“她之前没有受过啥刺激,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妈当时是这么对记者说的。
其实我没有受什么刺激。
今天凌晨,
她的微信和微博分别更新了一篇文章,
再次引来刷屏。
凤姐微信今天凌晨更新的内容↓↓↓
她在文章中说
我没有想到我一篇文章阅读竟然能达到320多万,也没有想到本以为是对我写作一点小小鼓励的赞赏竟然能收到204806.44这么多,关注我的人一下子多了20万;老实说,这三个数据我最初看到的时候感到的不是高兴,而是沉甸甸的压力,还有些许不安,尤其是这个赞赏金额。
长久以来,我一直觉得微信这个赞赏功能就是相当于付给作者的稿费,我每次赞赏也就几百块,我觉得这个钱我拿着心安理得,毕竟我付出了劳动;但是这么多,我真的没有想到的。
我写那篇文章的初衷正如我在文章里说的那样,就是因为年纪大了爱回忆过去,我只是把我过去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让网友看到我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其实大家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对于钱,虽然我目前并不富裕,但是我也没有必要向网友要钱。
我这里非常感谢网友这么爱护我,鼓励我,但是这么多钱,确实也有很多网友担心这些钱的用途,以及我写这篇稿子的初衷;同时,我也觉得这笔赞赏不仅仅是钱,也是网友对我的信任和鼓励,为了不辜负网友对我的信任,也为了避免“瓜田李下”的评价,因此我和我表弟,还有我的朋友商量后,做了两个决定:
1、这笔赞赏将全部捐给四川大凉山的小朋友。(我将选择腾讯公益平台里的公益项目作为捐赠对象,周一的时候会向大家报告捐款凭证。)
2、从即日起永远关闭赞赏功能。
这里我想说明一下,也许会有网友反对我捐款决定,认为这笔赞赏是给我的,不是给大凉山里的孩子们的,如果有这样的网友,请你在后台留言说明一下,我让我表弟把你的钱退给你;因为咨询过微信团队,微信团队告诉我,微信公号目前没有退款功能,想要退款,只能加大家的微信,一个个退款。
我做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想要证明或者标榜什么,只是觉得如果这个赞赏从对作者的鼓励,变成一些热心网友所说的那样,变成“要钱”,那我本人的自尊心是不能接受这样的评价的。
上下拉动移动条继续读完全文↓↓
很多年以前,我给我弟弟写信时就提到过,如果工作挣了五十块钱,这个钱是我应该得的,但是如果我到大街上去要饭,人家给了我五十块钱,这是人家施舍给我的,不是我应该得的。
这并不是我在弟弟面前说大话,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是一直践行这个原则的。
讲原则的,并不是只有知识分子或者有钱人,其实我这样只有大专学历的穷屌丝也是讲原则的。
另外,虽然我现在也不富裕,但是比起当年要好了很多,我觉得这笔钱有比我更需要的人,而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觉得钱用在他们身上正合适。
为什么选择大凉山呢?实在是大凉山的贫穷真的是令人心碎,去年有一个大V曾经在微博上这么形容大凉山——
“我走过许多乡村,见过许多悲伤的人生,唯独让我牵挂放不下的是大凉山的那些孩子们。我曾组织过志愿者到这里支教,也组织过为这里送物资,甚至到这里认养过孤儿,但我总感觉这些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如何解决?我总提不出好的方案。计划要去,希有你同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