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人员被抓 电脑翻出1G惊人内幕揭如何买卖信息
买卖个人信息应该怎么判
如果这起倒卖个人信息的案件成立,法院会如何判罚呢?
萧山公安分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宣传干事卫文杰表示,涉案的房产中介人员主要来自二手房的中介公司,目前这个案子萧山网警还在进一步侦查当中,涉案的这些中介销售人员涉及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现在量刑的话,在浙江省范围内,这类案子还比较少,具体还要看法院判决。
杭州市房管局工作人员何陈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次的行动,据我们了解,是公安针对倒卖和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这种行为,以公安为主,作出的查处抓捕行动。不过,今年以来杭州公安、房管、市场监管等几个部门建立了联动信息共享机制,这次公安抓捕的涉案责任人,有一些涉及到房产中介行业,如果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除了刑事处罚之外,依托房管局的房产经纪服务平台,这些房产经纪人可能还会面临终身禁止从业的禁令。
而最高法于今年4月曾宣判一起相似的案件或许可以给我们思考。
福建上杭一位20岁的女孩从网上购买他人信息,而后又在网上转手卖给下家,最终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据悉,这也是刑法修正案(九)颁布实施以来,上杭法院判处的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
法官表示,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许可,不得随意泄露和买卖;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其实,不光是个人信息被倒卖的问题,关于房产中介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前已经被舆论反复提及,今天,《人民日报》还专门用将近一个版面来揭露房产中介的乱象,痛批一些房产中介机构目的只为收取中介费,把“骗”当手段,成交前“两头骗”,成交后“两不管”,制造诸多纠纷,扰乱房产市场。
人民日报大篇幅痛批中介乱象
主要原因还是缺少监管,准入门槛太低,不管有无从业资格,只要租个店面就可以开店。对此,亟须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准入、运行、退出”全程监管,严格落实中介机构备案制度,推行从业人员实名服务制度,加强行业信用管理,坚决取缔失信者,让不良中介失去生存空间。
面对这些乱象,住建部等七部委早在今年7月份就曾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拳治理房地产中介市场。
住建部等七部委发布的《意见》
《意见》对包括房产中介发布虚假房源信息、隐瞒房屋抵押情况、收费不规范透明、“一房二卖”等乱象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
从房产交易角度来讲,如何保护购房者基本信息,同时购房者如何防范被频繁干扰,营造一个干净的、不被干扰地购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从公民基本信息保护来讲,房产公司、中介公司都有信息保护的义务,但当前对购房者信息保护非常不透明,很难查证。
而从购房者角度来讲,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同时,相应的房管部门、中介协会也应做好相应的规范,杭州此次查处也是杀鸡儆猴的效应,对后续购房者的信息保护、中介市场的规范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原标题:房产中介又出大事!80多人被抓,电脑里翻出1G的惊人内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