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披露白银杀人案细节:DNA排查超10万人 生物指纹
三大原因造成“世纪悬案”
从1998年到2015年的17年间,甘肃省对白银系列强奸杀人案采取“案案挂靠”的办案方法,凡是有案子,不管大小,先考虑跟白银案有没有关系。“可谓是甘肃省全警办案,所有犯了案的、可疑范围内的、包括非正常死亡的几乎全查过了。”甘肃省公安厅刑侦局局长胡义说。
尽管这样,犯罪嫌疑人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案件一次次陷入困境。甘肃及白银警方介绍,白银系列强奸杀人案之所以成为“世纪悬案”,有几方面原因。
——有犯罪证据,没有追寻线索。“这个案件久侦不破,主要原因是认定犯罪的证据非常充分,认定和揭露犯罪嫌疑人的线索几乎没有。”刘同林说,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留下的指纹、脚印、精斑很多,但没有线索来指向这些是谁的。
刘同林介绍,不管是仇杀、情杀还是谋财害命,一般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关系,但在白银系列强奸杀人案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完全没有关系。
——居无定所,行踪不定。该案犯罪嫌疑人都在白天作案,案发都在白银市区,这些特征都反映出当地人作案的特点。在警方对白银市当时符合作案年龄段人群一人不漏全覆盖调查无果后,将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与白银市毗邻的兰州市榆中、皋兰两县。但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或隐蔽于家中务农,或外出打工逃避侦查。
据调查,犯罪嫌疑人1988年做下首案后,一直居无定所,除了在青城镇家中短期居住外,行动轨迹飘忽于甘肃的兰州、天水及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包头等地。直到2015年,犯罪嫌疑人才回到其妻在白银市一学校经营的小卖部中。
——犯罪嫌疑人谨小慎微,没有犯过其他案件。侦破此案的28年里,甘肃省对此案发生的14年中及案件告破前所有犯案的犯罪嫌疑人都采了指纹和DNA,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系列案件之外一旦犯过其他案件,立即就会进入警方视线。但据警方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系列案件之外谨小慎微,避免与人接触,更没有做出需警方介入的违法行为。
以上种种“巧合”导致犯罪嫌疑人多次与警方的侦查“擦肩而过”。“在白银排查时他在青城,将青城纳入排查范围了,他又到了兰州、内蒙古。”刘同林说。
DNA排查超10万人 “生物指纹”锁定犯罪嫌疑人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甘肃省公安部门调整侦破思路,跳出以往侦办模式,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紧紧围绕现场遗留的DNA和指纹两个突破口开展破案攻坚。与此同时,甘肃省公安厅加强刑事侦查DNA库建设,对所有违法犯罪人员采集血样和指纹,并在化验分析后录入DNA库。
DNA在刑侦领域被称为“生物指纹”,随着技术发展,鉴定结论能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DNA-Y技术能通过父系亲缘关系排查犯罪嫌疑人,成为继指纹技术之后具有更高个体识别功能的“证据之王”。
2015年下半年,随着DNA库建设和血样采集工作推进,犯罪嫌疑人一名亲属因违法犯罪被采集到血样,只是还没来得及检测。白银市公安局进一步排查工作将犯罪嫌疑人4名亲属纳入DNA采集范围。
今年3月,白银系列强奸杀人案被公安部命案积案攻坚督导组列为首位案件,多次组织痕迹、刑侦、法医及DNA专家来白银指导侦查。在做了大量前期积累后,8月18日,甘肃省公安厅决定对历年采集的23万枚指纹、10余万份血样全部重新检测入库,利用DNA-Y技术,对犯罪嫌疑人DNA进行家系排查,进一步缩小侦查范围。
8月19日,技术人员在对采集到的血样进行DNA-Y染色体进行检验时,系列案件犯罪嫌疑人的DNA27个Y基因座全部比中白银市白银区违法犯罪人员高某某。也就是说,这俩人是“一家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只是在一座森林中定位到了一棵大树。”甘肃省公安厅DNA化验科室负责人陶晓岚说,范围更小了、以后的调查也就更精准了。
经对高某某审讯得知,其所在的高家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这个家族现有成员超过10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等待专案组的仍然是浩如烟海的工作量。
专案组立即兵分三路,分别对高某某、高某某父辈兄弟等家族成员、高某某家系成员分布进行排查。在排查中,专案组民警得知,有一位高系成员自去年起居住在白银市一学校的小卖部里,专案组立即派出一队民警前往。
在入户调查时,民警敏锐地发现该高姓家族成员神色慌张,随后又发现其指纹和犯罪嫌疑人现场遗留指纹高度相似。得到专案组技术人员进一步确认后,该高姓成员被控制。
经初步审讯,该高姓成员全部交代了自1988年至2002年先后流窜白银、包头性侵杀害11名女性的犯罪事实。经过进一步指纹和DNA鉴定,该高姓成员的指纹和系列强奸杀人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遗留现场的指纹、DNA全部比中同一。
至此,白银“8·05”系列强奸杀人案成功告破。
(原标题:采集指纹达23万枚 “生物指纹”锁定嫌疑人--甘肃警方详解白银“8·05”系列强奸杀人案侦破始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