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微整形揭秘:5天培训成医生 制售假药销遍全国

澎湃新闻网   2016-11-16 16:50

非法微整形乱象丛生 亟待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近年来,我国医疗美容特别是微整形行业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相关管理办法滞后,监管部门职责不清,医疗美容出现管理真空,再加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导致相关医疗事故频频发生。

  陈国平介绍,通过学员大量推销肉毒素、玻尿酸、水光针、美白针、麻药膏等来源不明的假药,是培训机构的另一条获取暴利的途径。在培训班结束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员添加刘某的微信,以便销售各种整形药品和器械。“销售的假药遍布全国31个省份,销售额6000多万元。”

  调查表明,该团伙所销售的肉毒素、玻尿酸、水光针等美容药品没有任何批文许可,根据规定都属于假药。整容专业人士认为,微整形实际是一种医疗行为,当前社会上非法进行所谓微整形的情况很多,一些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和尚未经国家批准使用的所谓进口材料通过网络、微信等渠道大肆流通销售。

  近日,牡丹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破获了一起公安部督办的近亿元生产销售女性美容假药案,没有药用成分的假肉毒素、假玻尿酸等美容医疗用品,通过网络销售至全国60余个城市和地区。警方查获涉案假药5700余支、针头3100个。

  “ 注射玻尿酸 等微整形均属于医疗美容,只能在医疗机构开展。”杭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非法行医之所以猖獗,主要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美容院、美容师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到,可能只罚几千元,比起赚几百万元微不足道。而且一个窝点被查,他们能迅速换另一个地方。”

  一些监管人员建议,需加大源头打击,减少市场上的假药横行。同时加强跨部门协调,进行数据共享和联动查处。此外,应对造成人身伤害的行为从严惩处,将有消费者投诉的美容机构列入“黑名单”。同时,严禁无资质人员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记者调查还了解到,微整形本应由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但由于许多微整形在美甲店或者酒店进行,论管辖权又归工商部门管理。然而工商部门对医疗美容难以界定,且这些非法机构隐蔽性强、流动性高,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工商部门难以有效执法。

  (原标题:非法微整形培训机构:5天变医生,销售的假药遍布31个省份)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从“象牙白塔”到“西部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