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糖人“的痛:测血糖针打胰岛素 儿童糖尿病是什么
【隐痛】
孩子上学
不敢向老师说病情
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主要是忍受治疗的疼痛,随着孩子长大,就要面临更多的压力。
刘强的儿子雷雷,已经确诊糖尿病7年了。
当时,9岁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一旦患上糖尿病,孩子就要不停测血糖,运动过后或者吃饭前后都要打针,如果血糖高,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如果血糖低,也会引发昏迷。不管孩子白天多累,凌晨3点的一针,都要准时叫醒孩子起来打。时间长了,因为经常在肚脐上下扎针,孩子肚脐周边的皮肤都变硬了。那段时间,孩子要经常躲在厕所偷偷打针,不敢让同学知道自己得病了。
经过了很大的思想斗争,刘强决定跟老师说。“万一有什么意外发生呢?必须让老师知道这个情况。”
河南商报记者在糖尿病患者的论坛“甜蜜家园”上发现,有不少孩子因为患糖尿病让家长倍感纠结。“不给老师说吧,怕孩子在学校突然昏迷发生危险,说吧,又怕老师对孩子有看法。”而不止一个家长反映,因为告知老师孩子的病情,孩子面临着失学的风险。
郑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卫海燕说,现在很多“小糖人”处于一种隐病状态,在幼儿园,在学校,都不敢跟老师说病情,“学校很怕承担风险,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孩子‘辞退’。”
【分析】
儿童糖尿病
发病原因更复杂
卫海燕一提到“小糖人”就直叹气,2008年时,她一年接诊的新发病“小糖人”不超过20个,近些年,每年接诊的新发病儿童超过120人。
而河南乃至全国也没有关于“小糖人”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数据。在业界有个普遍的认知,“小糖人”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三。这样来说,每年都有300到600名儿童新发糖尿病。
卫海燕说,儿童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跟成人不同,原因也更复杂。
Ⅰ型糖尿病,有的是基因突变引发的,有的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也可能跟过早接触奶制品有关,有的可能是遗传因素等。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肥胖引起的,不规律饮食和生活习惯,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时间长了,胰岛功能减退引发糖尿病。“这些孩子得终身用药,一般每天至少打四次胰岛素针,一天测4~8次血糖。”卫海燕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