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井男童遗体找到 107小时救援全记录(附发现现场图)

中国西藏网   2016-11-11 10:20

  11月10日晚22点40分许,坠井男童被找到,消防队员将其转移至救护车。

接力的救援

  现场救援工作的一名负责人介绍,事发地原本是当地的一条泄洪河道,与白洋淀水系相连,历史上多次发生河流改道,河床与土地上下相叠,因此地质状况非常复杂。上述负责人表示,事发井口往下,胶泥层与沙土层交替出现,给救援增加了难度。

  救援现场所在的地面,由于土质松软,一直比较贫瘠。在计算农业税的年代,这片土地通常以“一亩算半亩”的方式进入计算。

  日月交替,阳光重新笼罩中孟尝村。这是11月10日的上午,距聪聪坠井,已超过了90个小时。现场挖掘设备不再作业,救援人员分成小组,依次下到井内。

  此前两天,随着距井底越来越近,现场救援已由挖掘设备的机械化作业,转为更加精细的“大筒套小筒”,即为防止井口周围出现的塌方,先在周围设置“护壁管”,在其外围设置一个更大的“作业筒”。救援人员在作业筒内手动挖掘,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裂缝或者塌方。

  挖掘机已完成了使命。这些最早赶来的救援者,仍然选择留守在现场。

  10月6日中午,张小芬通过微信群,得知中孟尝村“小孩掉到井里了”,放下碗筷,叫上同为挖掘机司机的弟弟,一路风尘仆仆地出发了。当现场指挥部决定调整救援方案后,像绝大多数的挖掘机司机一样,他没有选择离开。张小芬昂着头,“这么多人看着,孩子可一定要活下来啊!”

  消防队员和专业救援队员成了主角,他们每16人为一组,轮班向井底掘进。

  一场生命接力进行着。

最后的营救

  11月10日入夜,救援现场被黑夜笼罩,人群散落。警戒线外的志愿者点起柴火,做好了守夜的准备。

  烟雾随着风向往西飘,人们习惯性地望向西侧的家属聚集的地方,寒风中的三五黑影扎堆而立。

  如果不是救护车突然亮起的车灯,这一切似乎与前几日并无区别。

  晚10点30分,在警戒线内停放数日的救护车传来点火的轰隆声,很轻,但足以拧紧周围人的神经。随后,数十名特警出动,拉直警戒线,组成人墙分立两旁。救护车倒退开到坑口边上,两名医护人员站在车旁,熟练地戴上浅黄色的皮质手套。

  人群围上来,几百双眼睛望向坑口,讨论着各种可能。

  此前半小时,蓝天救援队队长庞治告诉记者,救援队员准备提出最后一节井壁。“目前还未发现孩子,但救援很快就会有结果。”

  晚上10时38分,骚动的人群撕出一条裂缝,在特警护送下,孩子家属钻进救援现场,赵向阳第一个奔向坑边。

  聪聪的外公告诉记者,这是孩子爸爸事发后第一次到达坑边,家属聚集的地方离坑口不足百米,赵向阳等了4天。

  23时09分,救援现场内传来一声刺耳的汽车鸣笛声,一瞬间,鸣笛声响成一片。身穿制服的救援人员从坑口涌上来,紧接着医护人员抬着担架跨上救护车,关门,开动。(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煜 李明 曾金秋 赵蕾 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深圳千万豪宅两次遭水淹 积水深度超过20厘
  • 广州某科技公司遭境外网络攻击 公安机关立
  • 2025年6月油价调整时间表 6月3日油价是涨是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