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童坠井超80小时生还可能吗?黄土地上守望

中国青年网   2016-11-10 08:16

  释疑2 为何迟迟无法探测到生命迹象?

  生命探测装置受环境影响

  北京市门头沟公安消防支队永定中队中队长于立达表示,在救援中,会使用到两种生命探测仪,一种是雷达探测仪,需要通过超声波来进行搜索,比如地震塌方中埋有生命,尚存有体力砸墙,呼喊,有可能探测到,但对于这次救援来说,雷达探测仪难以发挥作用。

  另一种比较常见,类似于蛇眼探测仪,前面是传输装置,装有摄像头,有灯光照射,后面连接有线,作为接收装置,一般用于比如地震灾害、或者房屋倒塌,空间狭小的人员搜索情况。但会受到环境影响,比如井下能见度低,影响观察效果,也难以清晰地探测出其具体位置和生命体征。

  目前,这次救援最大的难题还是井口作业面和深度的限制。但从以往经历来说,成年人在没有受伤、氧气比较充足的话,到目前维持生命是有可能的。

  据蠡县官方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9日17时,蠡县中孟尝村救援现场共接收社会各界捐助:

  现金:170225元 鸡蛋:2200斤 方便面:2100箱 毛巾:20捆

  食品饮料:9920件 柴油:28吨 护壁管:8个 棉大衣:600件 棉鞋:300双 挖掘机,铲车,翻斗车,推土机等,提供免费救援车辆165辆。尚为照明有限公司提供免费照明灯具

  ■ 特写

  黄土地上的守望

  从高空俯瞰河北蠡县中孟尝村,一个直径超过120米的大坑赫然入目。大地之上,黄色的土、蓝色的挖掘机、穿绿色军大衣的救援人员,套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往来,忙碌而有序。橘黄色的斜阳下,更多村民站立、眺望、静穆。

  这是男童聪聪搜救行动的第四天,机械挖掘作业已经停止,现场救援人员通过套筒,以人工挖掘的方式,一点一点向井底逼近。

  救援时间已无声无息地进入第80个小时,太阳已经落山,村庄被黑夜笼罩,盼望中的奇迹,仍然没有发生。

  复工

  凌晨4点,中孟尝村北,漫天的繁星,与环绕着救援现场的一圈探照灯上下呼应。现场中心位置,救援人员已经穿戴整齐,他们从各处重新聚集了起来,扛着铁锹、列队、进入作业面。

  向前一个小时,救援方案被再次修改。8日,随着距离井底越来越近,现场救援已经由挖掘设备的机械化作业,转为更加精细的“大筒套小筒”,即为防止井口周围出现的塌方,先在周围设置“护壁管”,在其外围设置一个更大的“作业筒”。救援人员在作业筒内手动挖掘,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裂缝或者塌方。

  由于更改救援方案,现场救援一度停工。9日凌晨三点,考虑到之前运来的护壁管,带有螺纹,提升使用时阻力较大,现场指挥部连夜将其更换为平滑的筒壁。蓝天救援队队长庞治称,由于救援期间出现5厘米宽的裂痕,经专业人士分析,存在安全隐患,如果造成泥土的塌陷,则可能会掩埋井口,甚至对救援队员造成威胁,因此又不得不将原先的救援方式更改为“铁桶按压式”。

  庞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蓝天救援队没有生命探测仪器,靠红外线井下监控探头。对井内情况进行监测。“井下雾气大,镜头很容易模糊。”庞治称,在救援的过程中,他们尝试过很多探测方式,试图确定聪聪身在何处,是否仍然存活,但因为井下环境非常复杂,径口窄、湿度大,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排险

  危险时刻相伴。

  9日上午11点多,枯井周围探测器发出警报,挖掘现场作业面出现裂缝,坑底位置施工人员收到了撤退通知,救援再度停摆。

  负责现场大型机械设备管理的中建路桥公司一名负责人称,险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随即决定扩大作业面,以确定裂缝成因系砂土沉降,还是由挖掘机作业导致。

  9日中午12点,施工人员陆续重新返回作业位置,现场人工挖掘持续。中建路桥公司上述负责人表示,险情已经被排除。

  一辆明黄色的吊车,甩动着钩机,将一口护壁管高高吊起,然后沿着坡道一路向下,将这座95厘米长的金属筒,按压在坑底的中心位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这是接入的第四根套筒,待人工检查排除隐患后,将进行沉降。

  傍晚6点左右,蓝天救援队长庞治向媒体通报了救援进展。他说,井下周围地质土层复杂,胶层下面又有沙层,“预计每下挖一点都非常困难”。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出现了两次地面裂痕,为保证施工安全,必须先把隐患排除后才可继续进行。随着挖掘深度的推进,挖出的土方向上运的速度也相应变慢了,“施工面还出现了缺氧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施救的进度”。

  庞治说:“什么时候完成不好预计。”

  下午4点15分,救援现场传言,井底出现了积水。随后,庞治上到地面,向等待消息的记者回应称,“没有积水,救援还在继续。”

  土堆上、警戒线外,村民们的眼神盯住一个方向,很少有人说话。但坑内的一丝风吹草动,都能引发人群的骚动。

  聚集

  在救援中心不远处的补给点气氛完全不同。

  下午两点,文旭强推着他的煎饼车,来到了“老地方”。支锅、打鸡蛋、摊饼,娴熟而从容。此前,他在蠡县县城摊了5年鸡蛋灌饼。一个加了鸡蛋和肉肠的灌饼,售价5元。靠着手艺,他养活了一双儿女。

  在这里,鸡蛋灌饼是免费的。每一个来到摊位,并且试图付钱的人,都会收到文旭强的一个白眼,“救人哩,不要钱!”说完,低下头,继续手上的活计。

  两天,他不知道摊了多少饼,也没计算过成本。“人家参加救援的,才辛苦,我算啥。”

  在文旭强摊位对面,于师傅的大锅又支起来了。他是村里的厨子,从来只出现在各种红白喜事场合。这一次,他召集了全家,带着“吃饭的家伙”,为志愿者做饭。昨晚,他准备了两大锅猪肉炖粉条。年过六旬的于师傅挥动着铲子,招呼每一个过往的救援人员。

  据蠡县县委宣传部的数据,当地参与救援的工程车辆已达140多辆,救援人员500多人,捐助善款近10万元,救援物资食品用品等共2400多件,爱心企业提供柴油10吨。

  傍晚5点半,16名消防队员列队,从坑底走向补给点。像鱼划开水面,原本围拢的村民整齐散开,让路,然后又重新聚集在一起。

  张小芬和张战芬两兄弟,已经一夜没睡了。作为最早到达的挖掘机司机,不再需要继续作业,但仍然选择留守。“看着吧,走了心里不踏实。”

  守望

  救援现场西侧50米外的一片不大的空地,男童聪聪亲属们聚集在这里。由于无法进入救援腹地,聪聪的爷爷大多时间会呆立在路边遥望,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几十分钟。而赵向龙与父亲不同,常在落脚的面包车里坐着,外面一有动静,马上探出头来,瞪着通红的眼睛仔细打量。

  昨天中午,聪聪的姑姑赵娜作为家属代表,与新京报记者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

  谈到家属现在状态,赵娜说:“很不好。孩子爷爷已经3天不喝水不吃饭了,精神状态也有点不太正常,他这两天话很多,自己假想很多种可能。孩子爸爸事发后这几天也一直待在现场,等救援结果”。

  赵娜说:“现在有很多力量参与救援,我们相信他们。3天过去了,还没有结果,家属很担心。一旦有外人靠近这一片地方,家属都会紧张起来,生怕是带着不好的消息来的。这几天志愿者来了很多,我们很感动,想跟他们说句谢谢。现在作为家属,只能振作点,不坚强也得坚强。”

  赵娜鞠了一躬,随即转身。在她的身后,家属们双眼通红,看着,守着。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紧盯“学查改” 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锲
  • 如何理解中央八项规定体现了党性这个作风建
  • 北方高温南方暴雨扩大 局地或超40℃ 最新全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