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杀人案高承勇曾作案未遂 女工家中窗外现恐怖一幕
女工惊魂未定 窗外再现恐怖一幕
作案未遂的男子不仅没有立刻逃离,反而出现在窗外,这可吓坏了女事主。惊魂未定中,她迅速拨打了丈夫的电话。很快她的丈夫赶回了家,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他们夫妻二人至今难以忘却。
张欣:当时这个案子在白银地区被传得很厉害,她感觉这个人就应该是嫌犯。当时心理这种恐怖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他丈夫回来了以后,他们夫妻两个又发现男子在窗户出现,他还在笑。
第二次出现在窗户外的头像使得现场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恐惧的夫妻二人迅速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几分钟内就赶到了现场,接下来发生的情节仍旧让人无法想象。
张欣:当他们讲清楚这个人的特征以后,民警反应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刚才接报的时候赶到现场的时候,路上恰巧碰到了类似这样一个人。可是,他们三个人一起在周边找了将近一天多时间,再也没有发现过这个人。
赶赴事发现场的警察与逃脱的犯罪嫌疑人擦肩而过,这样似乎只发生在影视剧中的情节如今真实上演。遗憾的是尽管当时警方出动了大量警力对案发周边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仍旧没能再次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踪。
描画像遇困扰 再次做出挑战
在这起未遂案过后的一年,张欣来到了白银,接下来他要根据这三名目击者的回忆画出犯罪嫌疑人的真实面目。
张欣:记忆是不可能增加的,再现的。只能是消失、慢慢的消失,那么你间隔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这种画像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张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目击者有三名,但此时已经距离事发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目击者是否能准确回忆起当晚发生的一切吗?
张欣:这个困难主要是目击者的回忆,所以这个画像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我记得三张画像本来打算是用一天时间完成的,结果足足用了三天时间。
画像开始前,张欣分别与三名目击者进行了聊天,他发现三人当中,单就记忆的深浅而言,女事主的记忆最为深刻、女事主的丈夫次之。
张欣:一转身是一个照面,然后窗户第一次发现这是第二个照面,最后她丈夫来了以后,他们夫妻两个共同对窗户外面这个人的一个照面,是第三个照面。这三次的刺激应该说对她是刻骨铭心的,所以说她的这种记忆相对这另外两个人来说,要条件好一点。
而那名与犯罪嫌疑人擦肩而过的警察由于是被动记忆,因此最为模糊,可信度也最小。然而真正困扰张欣画像的还并不是记忆的深浅,而是目击者头脑中一些概念化的意识。
张欣:所谓的概念化是加上自己的主观的一些想象,就是说她(女事主)跟我描述的时候,就说这个人很凶,这个人笑的是很神经质,是一种奸笑。她用了跟我表述的这种语言,是完全是很多是带有这种主观的这种想象的因素在里面。
如果张欣按照目击者的这种概念化的描述进行画像的话,无疑会走入歧途。张欣该怎么办呢?
多次沟通 排除干扰提取真实信息
面对三名目击者或带有主观色彩,或不完全一致的描述,张欣并没有急于开始画像,而是不断地与目击者进行沟通,他需要通过聊天排除干扰,获得他真正想要的信息。
张欣:因为案件重大,你不得不对每一个人描述进行疏理,提取他们有用的部分。所以我基本上是按照他们,所描述的身高、体态、大致的脸形进行绘画的。
我们说不同的脸形,不同的胖瘦跟这个人的五官是有关联的。胖人长不出个瘦鼻子,瘦人也不可能长出一个胖鼻子。窄窄的眉框骨不可能长出一个大眼睛,所以我们还是要根据科学的关联,科学的规律去办,去伪存真,通过她描述的这些胖、瘦具体的脸形,宽窄来判断她哪些描述是可信的,哪些描述是主观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