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专家:先天性“小耳朵”不必马上手术
中新网上海8月29日电 (孙国根 陈静)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也称为“小耳朵”), 是仅次于唇腭裂的常见头面部出生缺陷疾病。世界耳科界传统观点认为,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患者的年龄越大,外耳道狭窄程度越窄,形成外耳道胆脂瘤的几率越大,并主张早期开展外耳道成形术,以避免外耳道胆脂瘤形成的破坏作用。
记者29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整复外科张天宇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历经8年的大量临床研究,修正了传统“经典观点”,认为,并指出,近半数外耳道胆脂瘤患者能够自愈,因此,医生的处理方式应因人而异,不必立即开展手术治疗,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与遗传有关,易合并外耳道胆脂瘤。胆脂瘤会破坏组织,易感染 影响听力,引发中耳炎和周围性面瘫等,且随着胆脂瘤体的增大,压力加大,一旦穿破骨壁,可造成硬脑膜脓肿等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张天宇表示,该疾病不仅影响患儿的外貌,且会引起患儿听力发育和言语功能的障碍,对患儿今后的就业、择偶和生活造成困扰,给孩子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经济负担。
张天宇29日告诉记者,主张早期开展外耳道成形术,以避免外耳道胆脂瘤形成的破坏作用,这一传统经典观点沿用至今。但由于耳郭再造和听力重建术的难度高、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开展此类手术的医生并不多。因而,此类手术是耳科与整形领域共同面临的难题。
据了解,张天宇长期从事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等疑难病的诊治,已成功开展1000余例耳廓再造与听觉重建手术。从2006年起,张天宇在门诊中开始系统关注“小耳朵”这一 特殊群体,通过对246例手术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后,他发现,外耳道胆脂瘤有约50%患者会自愈,不必马上手术。“小耳朵”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外耳道胆脂瘤,都可先行保守治疗,视疗效来定是否需要外耳道重建术。 (完)
(原标题:中国医学专家修正国际传统观点:先天性“小耳朵”不必马上手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