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大禹时代确有大洪水夏朝应始于公元前1900年
来自湖相沉积物的证据
大洪水模型的示意图。吴庆龙绘制
这一研究进行了将近十年。
据《科学》网站的报道,2007年春季,论文的第一作者吴庆龙在参加一次野外考察时积石峡偶然地第看到一套古堰塞湖的湖相沉积物,推测该堰塞湖可能发生过溃决并可能是下游25公里处喇家遗址毁灭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国内尚无巨大洪水的研究,他也不知道巨大的溃决洪水会留下什么样的证据。
直到2008年7月的一个难眠之夜,他突然想到以前的考古学家和环境考古学家在喇家遗址发现的一套“黑砂”很可能就是积石峡堰塞湖溃决洪水的沉积物。随后,详细的野外考察和研究不仅证明了这一猜测,而且还发现,这一洪水的规模远远大于以前的猜测。
这里也曾发生过大地震,遗址的下面掩埋着很多不幸的罹难者,直到2000年,考古学家们才发现这一史前聚落是被灾害突然毁灭的。据研究者的介绍,大地震和洪灾发生的时间相隔不到一年。
因此,对罹难者的骸骨进行碳十四的测年可以确定了大洪水发生的时间。
研究者推测,这很可能就是传说中那场大洪水的起源。
8月5日,吴庆龙告诉澎湃新闻,“这一‘研究团队’不是特意组建的,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吴庆龙表示,这一研究的完成是许多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地质学、考古学、年代学、历史学交叉的结果。这一研究开始于他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期间,主要部分是在北京大学进行的,而最终的完成则是在受聘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之后。所以他个人的第一署名单位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第二署名单位是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第三署名单位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实验室。据吴庆龙的介绍,他是2015年5月开始受聘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聘期为两年,专门从事科学研究。
研究称可根据洪水的发生时间推断夏朝的开始年代
喇家遗址中被掩埋的地震遇难者的遗骨。吴庆龙 拍摄
8月3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和《科学》(Science)期刊为这一研究论文召开新闻电话会议,并邀请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教授大卫· 蒙哥马利(David R. Montgomery)在同一期上撰写专门评论文章《大禹大帝的大洪水》(Emperor Yu’s Great Flood)。
吴庆龙告诉澎湃新闻,“我们的论文仅仅为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提供了一次巨大洪水的科学证据。基于这样规模的洪水在黄河上非常罕见,而且其发生的年代与传说大洪水的时代基本相符,可以推断,这一洪水很可能(may well be)就是传说大洪水的起源。古代典籍中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应该是基于事实的,既然关于夏朝的传说与大洪水的传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以推断,夏朝也应该是基于事实的。”
根据大洪水的发生年代,研究人员推断出夏朝开始的年代——公元前1900年。这意味着,夏朝开始的时间比中国史学家传统上认为的要晚了几个世纪。
论文称,这一时间不仅与黄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重大转型时间吻合,而且也与中原的早期青铜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开始时间吻合,从而支持该邹衡等考古学家所坚持的二里头文化就是是夏朝考古遗迹的观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此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曾表示,“寻找夏的问题,是中国几代考古学者的一个梦想,也是一个使命,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地位,而且就学术本身来讲,因为殷墟的发掘确定了晚商的信史地位,因此很自然地就要往前去追早商和夏的问题。”
孙庆伟向《科学》表示,吴庆龙等人的这一研究具有突破性,但想让学术界广泛接受,需要更多的数据。
据《科学》报道,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文祥对该研究表示了异议,他认为积石峡和喇家遗址的沉积物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他还表示,最新的放射性同位素鉴定显示,二里头文化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30年,这一时间比这一论文所提出的夏朝开始的时间,要晚得多。所以,吴文祥也认为,这一论文的作者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撑他们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