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为修建水库变孤岛40年 期盼一条出村的路
一年四个月不能出村
西卜子村1组有46户人家,168口人,他们所生活的小山背靠大山,三面环水,俨然是一座“孤岛”。记者乘坐摆渡快艇,才进到村里。而村里的人要出去,也要先坐船才行。
52岁的村民张保勤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里,村里已经有11人因涉水不慎溺亡。“我们这里有4个月时间是冰冻期,不能摆渡,有人冒险走上水库冰面,结果不慎落水。”张保勤说,出事基本都是在水刚上冻和开化的时候,人们有急事不得不外出,结果不幸遇难。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令人痛心,就是家中有人突发急病或遭受意外,因为来不及送医院耽误了救治。村民姚玉霞告诉记者,她亲眼看到村里有人受伤后,因为渡船缓慢,在送医途中不幸离世。
另外让张保勤和姚玉霞等村民纠结的就是孩子上学问题。“俺们的孩子要到20里外的镇上去上学。”姚玉霞说,村里孩子们上学,一个月要交几百元的车费和伙食费,有校车负责早晚接送孩子到水库边,家长接到老师电话再划船去接送孩子。“赶上冬天不能行船,就要住在山外亲友家里或者租房了。”
据村主任赵成友介绍,现在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外打工和打理一些栗子树或种些玉米等农作物。有些家庭在做农家乐,但客源有限,苦于没有路,进出不方便。
旅游“金库”待开发
记者注意到,其实西卜子村守着一座“金矿”,就是潘家口水库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燕长城遗址,还有电影《鬼子来了》等影片的拍摄地。游客到这里可以住农家院、吃水库鱼、观赏燕长城。
姚玉霞告诉记者,她家里偶尔会接待来自北京、天津、唐山等地的游客。她从未做过广告,只是靠游客口口相传。城里人来了也不嫌弃她家的脏乱,就睡在大炕上。姚玉琴给客人做农家饭,人家临走前给放下些钱。姚玉琴说,她不会主动跟游客要钱,人家看着给。但她发现,好多游客看到她们家里生活不富裕,临走时都很慷慨。
7月10日下午,北京晨报记者乘船来到电影《鬼子来了》的外景地,当地人管这里叫“关门子”。山上所有民居和日本人的炮楼等建筑,都是为了拍摄电影搭建的。但这座“人造乡村”旁边的长城可是货真价实的。
附近村民李淑琴挎着一篮子山杏,在崎岖的山路上给零星的游客客串导游。“这里是电影里的地主家,这里是寡妇家,这里是关押日本俘虏的地方。”李淑琴还能熟练地讲出电影里的情节,讲完后她会请求游客买点山杏。“我是划船过来的,来一次要在山上待一天,挣点辛苦钱。”
西卜子村村主任赵成友表示,现在附近几个村子都想围绕水库做旅游,如果路修好了,村民的日子肯定也能越过越好。
饮水当思源
为了保证下游城市供水,宽城四个乡的群众做出了巨大牺牲。良田、果树甚至曾经的家园都沉入水底。因水库移民产生的影响已波及几代人。昔日在水库边玩耍的孩子,如今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他们自己承受了不少困难,现在儿女又面临同样的问题。
因出行不便,山外的人不愿进入库区,年轻人的婚事成了问题。已经成家有了孩子的年轻人,又开始发愁孩子上学的问题。水库方便了下游的生活,却困住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盼望能够在山后开一条路,让出行不再只靠一条水路。从而方便更多人走进这个曾经的鱼米之乡,来尝尝香喷喷的农家饭。
滦河水是天津、唐山等地的重要饮用水源,也为分流北京密云水库的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人讲饮水思源。北京、天津、唐山等直接或间接受益地区应该给宽城地区更多援助。据了解,现在已有不少北京、天津的游客来到潘家口水库周边游览,为支持当地的乡村旅游作出一些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