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透水事故大救援 被困井下的矿工兄弟(图)
“要快,再增加抽水泵,加快抽水……”
中村煤矿调度中心始终灯火通明,救援人员日以继夜轮班施救。一台台抽水泵安装完毕,地面排水钻孔同时全力掘进。
7月6日,3号抽水井打通
7月4日,深117米的地面2号钻孔成功贯通,地面与井下通过敲击管道取得联系,“井下生命通道”正式贯通,“7·2”透水事故救援取得重要进展。
打通“生命通道”,救援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钻孔加紧抽排水,另一方面利用一条钻孔为井下被困矿工输送物资补给,与地面增强信息互通。
在之后的几天里,排水始终是救援的第一要务。
压风自救系统恢复、一号井排水正常、钻井平台道路打通……一条条讯息向指挥部汇集。
抽水量50立方米/小时、接近300立方米/小时、达到800立方米/小时……排水速度不断提升。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角逐。125个小时里,10余台抽水泵,累计抽水4万多立方米,最终使下井搜救成为可能。
7月8日凌晨,一贯有序且忙碌的调度中心霎时沸腾,井下水位达到营救条件!
一时间,井下救援队、医疗队、后勤保障队等一支支队伍迅速集结,准备营救……就在当天凌晨3时56分,第一名被困矿工被救援队员抬出巷道,紧接着第二名、第三名……至凌晨4时26分,透水事故中被困8名矿工,从170多米的地下平安升井。
125个小时的漫长煎熬,铸就了一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施救,全力以赴、决不放弃的拼搏历程。
这是一场生命至上、感人至深的大救援
●一条电话线,联通井下地面,被困矿工兄弟定了心
●2号钻井贯通,物资成功输送,两端呈现动人场景
●搜救条件成熟,井下接力施救,8名矿工安全出井
这是怎样的125个小时?许多关键节点值得记录,许多感人故事值得感悟。
7月3日13时55分,中村煤矿总调度室铃声响起,被困矿工通过电话与地面取得联系。这是救援开始以后最振奋人心的声音。
“我是李明,我们正在井下等待救援。”沙哑、急切、兴奋……井下传来五味杂陈的声音。对于救援指挥部,这确是至关重要、提振信心,关系整个救援方案走向的精准信息。
指挥部做出坚定回应:保持联系,注意安全,等待救援,请你们放心。电话一通,8位矿工的被困地点被确定;电话一通,透水现场的情况基本摸清;电话一通,施救措施更加精准推进。
14时45分,压风自救系统恢复运行。
16时36分,3号水泵开始排水。
17时9分,洒水管改造压风管路成功。
17时45分,被困人员听到地面打钻的响声。
……
19时12分,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李小鹏赶赴事故现场。随即,这条生命连线再次联通。井下那端是8名被困矿工,地面这端就是省委书记骆惠宁。骆惠宁动情地说:“你们受危难了,我们正在全力组织抢救,请你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亲人们在盼着你们,大家在盼着你们,我们一定能把你们救援出来,希望大家保存体力!”
19时41分,骆惠宁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事故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行动。千方百计营救井下被困矿工,做好通风压风工作,加大井下排水力度,加快地面排水孔钻孔进度,尽早打通生命通道,尽最大努力使矿井水位尽快下降……
一条电话线让被困矿工兄弟定了心,2号钻孔则让他们与地面连接得更紧。
7月4日,经过一天紧张推进,深117米的地面2号钻孔成功贯通。井底传来管道敲击的声音,平常再普通不过的声响此时代表的却是生命律动。
这条生命通道,不仅成为井下、地上电话通信的有效补充,更成为向井下传递物资的重要途径。饮用水、营养液和食品,之后是御寒、卫生等物品,一次次通过2号钻孔送达被困矿工手中。电话出现故障时,书信通过管道上下传送。2号钻孔,成为矿工坚守生存希望,冲击生理极限的坚强后盾。
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在管道两端发生。
7月5日中午12时18分,救援人员第4次向井下投送物资,附带一封救援指挥部写给被困矿工的信。
“矿工兄弟们:你们好,透水事故发生后,你们被困井下,你们的安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民的关心,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晋煤集团等各级各部门均在参与现场救援。目前排水正在有效进行,希望被困矿工坚定信心,积极配合,等待救援。”
字字真切,句句入心。8名矿工兄弟知道,和他们在一起的不只有积水,更有党和政府,有无数牵挂他们的人们。
被困矿工在信中回复:“你们的积极救援坚定了我们的求生信念,我们一定不负众望,全力以赴,配合指挥部救援方案,相互鼓励、相互帮扶,共渡难关,请领导放心、家属放心,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期待与你们团聚,期待……”2号钻孔让117米的隔阂变成心与心的“零距离”。
最激动人心,莫过于7月8日的凌晨。排水总量累计超过4.4万立方米,水位稳定下降,井下被困矿工反映有明显风感,井口水位距顶板达到1米,下井搜救的条件已经具备。
1时30分许,由136人组成的突击队,整装出发,奔赴井底救人。
申安斌带领的10人突击队,最先抵达矿工被困位置。面对8名被困矿工一声又一声“非常感谢,非常感谢”,申安斌迅速做出回应,一边如兄弟重逢般地聊天,一边检查被困矿工的身体状况。
简短的检查后,第一名被困人员被送上皮划艇,移交到另一组救援小队手中。8名救护队员负责一副担架,抬起第一名被困人员向井口行进。3000多米的通道,湿滑泥泞,坡陡难行,队员们一刻不停,走了40分钟。
当走出坑口,迎接他们的是一片欢呼和雷动的掌声,那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激动。紧接着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八位被困矿工成功获救,生命的曙光闪耀在中村的凌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