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温州一中学现金奖罚引争议:玩手机罚钱 表现好奖励

2016-06-29 09:10 来源:浙江在线 0

两种观点

支持的家长认为罚款可行,实施前已征求大部分家长同意

反对者说罚款是偷懒行为

  在昨天的采访过程中,多数家长认可班主任将罚钱作为一种惩罚手段。“班主任在实施该制度之前,曾在群里征求意见,大部分家长都同意并支持这一做法。”有家长说。

  “老师能想出这个方法,说明她有责任心,希望把学生管好。”家长史女士说,罚点钱能让学生长点记性;还有家长表示,罚款能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让孩子们乖一点,好好念书。

  针对现金奖罚这一机制,温州一中学班主任徐老师则认为,罚款这种管理方法简单粗暴,违背教育规律。

  “老师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靠罚款解决,其实这是一种偷懒行为。而且交钱了事,并不能让违规学生认识到错误本质。带班级没有捷径,只能和学生进行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徐老师说。

  不过,徐老师同样表示能够理解这位老师的做法。“老师很难当,有时我们会被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气得不行,会做出些不恰当的决策。”

教育专家

“带班”是一门艺术,罚钱不妥当也不明智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奇表示,这位班主任本意肯定是好的,罚钱可能也是无奈之举。但无论基于怎样的理由,这种做法都是不妥当和不明智的。

  首先,罚款这种处罚方式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追求幸福。教师应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以及智慧来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其次,学生并没有赚钱能力,交罚款的钱肯定来自父母。然而,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罚钱可能会成为某个家庭的负担;再者,表现好,拿钱;表现不好,用钱了事。这种方式导向有问题,容易培养学生在日后对待钱的错误态度,对金钱的获取和使用有错误理解。

  每个班级都有调皮捣蛋的,学生永远是有差别的。“带班”是门艺术,有老师当班主任始终不得其法,但换个老师就能使班级走上正轨,老师的教育智慧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老师需要花心思去了解学生,去走进他们的内心,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因材施教。比如,学生在一件事上做错了,那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班级做一点事,以另一种方式弥补,并非一定要罚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电瓶爆炸夺走爱女 夫妻索赔百万两被告称与己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