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咽炎患者死于村医之手:16岁学徒帮忙行医开药

2016-06-19 11:51 来源:法制日报 0

­  “黑诊所”方便便宜不用预约排队

­  据邱颖娴介绍,“黑诊所”集中分布于外来人员聚居区及城乡接合部,这些地方多数离市区相对较远,公共医疗资源不充沛的区域。他们普遍收入较低,医疗保障不健全,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

­  “‘黑诊所’以其方便便宜的特点,很能吸引一部分低收入人群,而且地下“黑诊所”就在他们民居的附近,不用预约不用排队,也不用赶很远的路前去看病,正契合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期待。这也是非法行医犯罪屡禁不止、持续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邱颖娴说,在该院办理的案件中,最早非法行医的犯罪嫌疑人于2005年便开始非法行医,曾先后多次被行政处罚,仍持续非法行医。究其原因,还是“有市场”。

­  而张俊涛表示,行政执法部门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我国法律而言,根据非法行医行为的性质不同,卫生、食药监、公安、城管、工商等多个部门都具有监管职责,“多头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工作衔接不顺、职责厘定不清等情况,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之间尚未建立畅通的线索、案件移送平台,因此始终未能形成打击合力。

­  “非法行医多发生于城乡接合部等偏僻地带,地域面积较大,人员构成复杂,不少非法行医者夜间仍在开展业务,而负有直接监管职责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人手不足,无法保持长期、持续的有效检查和跟踪监督,客观上导致了非法行医行为处罚后又复发的情况;与此同时,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依然存在重行政、轻刑事的监督倾向,发现非法行医行为,大多罚款了事,而罚款金额较低,且不具备主动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的意识。”张俊涛表示。

­  亟需建立长效联合监管机制

­  对于如何打击整治“黑诊所”,张俊涛建议,首先应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建立起政府统筹协调,卫生、食药监、工商、城管、公安、检察、法院共同参与的整治非法行医联合监管机制,制定标准统一、操作规范的监管细则,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机制,以联席会议制度、网络数据平台、专职信息联络员为渠道,形成行动迅速、配合高效、监督有力的打击平台,真正形成惩治非法行医合力。

­  “作为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和引导,通过提前介入、业务培训、查办相关渎职犯罪等方式,定期跟踪检验执法效果,督促执法人员强化监督意识,促使执法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张俊涛说。

­  其次应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深入非法行医多发、高发区域,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的宣传和教育,从非法行医死伤案例为切入点,普及医疗卫生知识,使群众认识到科学就医、正确就医、安全就医的重要性,强化群众保护自身、保护家人的意识,从而自觉远离“黑诊所”,避免伤害;发挥街道、社区、居(村)委会在打击非法行医中的作用,切实发动基层群众,不断拓展非法行医线索来源,制定对非法行医线索的奖励制度和举报人保护机制,真正形成群防群治的综合治理格局。

­  “应当调整医疗服务资源分布格局,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区域设置卫生服务站、卫生院等小型医疗机构,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正规、安全的医疗服务。还应从法律层面解决医生开设私人诊所的制度难题,加大政策扶植力度,使符合条件的人员都能通过正规渠道开设便民诊所,从而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张俊涛表示。(记者 马超 通讯员 芮东生 张鲁佳)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幼儿园提前放学孩子河滩玩耍溺亡 被判赔5万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