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揭名媛变形记 “生产车间”培训惨遭翻白眼
一位观摩过这所学校的媒体人翻起了白眼,“我理解的饮食穿着是文化,而不是技能,三五天告诉你这些门道,跟30天掌握英语口语是一个逻辑,都是针对社会的急躁心理。”
认为自己一贯优雅的Rebecca,觉得同行的做法很浮躁。有的培训老师在几百人的大场子做宣讲,哭天抹泪地讲述自己被男人抛弃的悲惨故事,最后通过礼仪修炼又成为人生赢家,掌声未落,台下出现10多个拿着pos机的工作人员鼓动听众报名交钱。
有些人在台上风度翩翩,下了台就翘起了二郎腿;有些教礼仪的书,看了封面就不用打开了,设计得花花绿绿,各种人题词,“太丑了”;有些培训班直接叫“名媛速成班”,“叫这种名字,一看就注重形式”。
Rebecca说,还有人在他们学校上完几天课,转身就开个班再培训别人。
“为什么大家都想成为名媛?因为能赚更多的钱,国外的阶层很难跨越,不光看钱,还要看人品和素质,中国就以钱来划分。为什么浮躁?当初大家起点都一样,一穷二白,现在差距大,人们按耐不住,都想一夜成名,没钱的开始仇富。”
不管胡同外多嘈杂,在装修声的伴奏下,四合院里的名媛培训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Sara为大家上了一节法餐课,她是这家学校的灵魂人物,举手投足间透着自信。“讲究的人会用24k金的勺子,吃一口很冷的鱼子酱,再喝一口伏特加酒来爽口。”她讲了鱼子酱、生蚝、鹅肝、松露、油封鸭如何用法语发音,同时告诉大家什么样的食材才更“高贵”。
牛排只吃三分熟或者更生的,才能吃出是不是被按摩过的牛肉;俄罗斯某个地方的鱼子酱最好,有些已经禁止捕猎了,“我最好的闺蜜是俄罗斯人,在纽约的一家餐厅,我们一坐下就有人递给她黑市菜单”;和家人在瑞士滑雪时,奶酪火锅是永远不会错的选择。
尽管有些人质疑Sara的法语发音,并且纳闷她为什么只教读音,不讲吃法,学生还是认认真真地把她说的话一句句记下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媛”曾谈起圈里的共同爱好,大家聚在一起,谈论哪个国家的热气球最好玩,哪个国家最适合冥想,哪里滑雪最好,哪里可以考浮潜证。“不是装,是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她补充了一句。
“应该少讲点怎么化妆,多讲点内在的东西。”
独特的热爱有时并非是“独特”的,名媛培训班的老师教人如何复制“独特”。他们把各种不同“款式”的女子,迅速打造成举手投足、浅颦低笑都中规中矩的名媛。
“我最大的投入是护肤品,护肤品的钱是你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年轻的碧泓老师一边说,一边解释自己下巴上新冒出的青春痘是因为吃辣的缘故。
此外,她还教了一些如何挑选内衣、如何保养头发、如何脱毛的方法,总之,“一个优雅的女性,全身露出的地方都要修饰过”。同时,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把软尺,让大家测测自己的腰臀比是不是像玛丽莲·梦露一样性感。
名媛风刮到祖国大地,连淘宝上都出现了这个成衣类别:面料华贵飘逸但不浮夸,经典沙漏状轮廓与茧形局部的结合赫本味十足。薄纱材质在外套下若隐若现,刺绣与印花精致又绝不累赘,可以说是本季T台名媛风格的典范。
亚双听到一半就先走了,她赶去参加孩子的演出,没跟新同学打招呼告别。她以前还听过学校请来一位法国女人讲《诱惑的艺术》,“应该少讲点怎么化妆,多讲点内在的东西。”她说。
但流水线上的名媛还有许多“外在”要学。诸如奢侈品的介绍和发音、插花、贵族运动、葡萄酒品鉴、珠宝搭配、礼帽礼仪、如何送礼物、餐桌交谈的技巧、如何更上镜、公众演讲、男士着装品鉴等。
董颖一手握着金边茶壶把,一手按住盖子,缓缓倒出茶,放着奶和糖的托盘锃亮,映着她的脸,还有头顶上花样繁复、裹着蓝色蕾丝边的帽子。
每个人的头上都顶着一顶体积庞大的礼帽,老师说,帽子可以对脸型起到微妙的修饰性效果。戴上帽子后,姿态被定型,眼睛和颧骨的轮廓更加突出,糟糕的头发也被藏了起来,下垂的帽檐会使你的脸显得更小,帽子上的羽毛和修饰会柔和脸部线条。
老师不忘提醒,下午6点之后就不要戴帽子了,6点之后可以改戴头饰。
学生有时也会被带去和大使夫人喝下午茶。这样“扮家家”似的实景练习,让人感受到福楼拜小说中的沙龙气氛。西式点心在旁边摆成一座塔。
另一项不可避免的名媛打造流程是讲解贵族运动。“为什么马术是贵族运动呢?”Rebecca抛出个问题。
“因为需要花很多钱。”别人回答。
“打麻将也要花很多钱,为什么不是贵族运动?”Rebecca接着追问。
没人回答她。“比金钱更贵的是什么?时间!骑马不止要付出金钱,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跟马培养默契。一个喜欢马术的人,不仅证明自己很有钱,还说明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少数人玩的才能叫贵族运动,名媛生活也要制造出这种隔绝感和仪式感,她们懂得把握分寸,低效、耗能,以绝不创造GDP为己任。
Sara说自己在走路之前就骑到马背上了,“骑马的时候,这匹马能带我离开喧嚣的城市,会令我心里安静。”Rebecca自嘲自己很“作”,小时候吃月饼,一定要拿盒里的塑料刀叉一块一块切着吃。“我喜欢接触美和优雅。”她说。
有了这一道道工序,美和优雅的名媛很快就能出炉了。Rebecca昂着头,讲了一个“成功”案例。主角是一位40岁的台湾学生,做事风风火火、走路讲话很快。她分三次学完了课程。第一次学了4天,回去在微信上发自己在插花的照片,她的弟弟显得很惊恐,“姐,这是你吗?我没看错吧,我姐竟然在插花?”
这位姐姐的工作是董事长的特别助理,学完课程跟老客户开会,老客户出了名的“跩”,从来不会正眼瞧她一眼,那天竟然破天荒地跟她握了手。
“因为你的行为举止改变了。”Rebecca在微信上回复这个兴奋的台湾学员,这个学员还说,竟然有人开始为她按电梯门。“因为他觉得你是个lady,让你弯腰有走光的危险。”老师慢条斯理地回复她。
一个名媛就这样炼成了。Rebecca说,很多学员来的时候是60分,走的时候是80分。来时,背着闪亮亮的包,穿着不符合自身特点的衣服,虽然牌子可能是当下最流行的。她们不了解自己,有些人个子不高,梳个高高的发髻,视觉上反倒把脑袋变大,九头身变成六头身。
“有些女孩看着很女性化,但不能开口、不能走路,一开口,说话很大声,一走路,带着大姐大的范儿。”Rebecca始终端坐在落地窗前,一只苍蝇在周围飞来飞去,最后落在名贵的镶着金边的茶具上。
这里是包装待嫁女儿的生产车间,增加魅力取悦异性,是在这里修习礼仪的一大动力
“优质型男坐在对面,打扮不够魅力四射,爱慕的小船说翻就翻;随老公出场,穿不出得体的风范,地位的小船说翻就翻;闺蜜聚会个个比我时髦闪耀,自信的小船说翻就翻……”名媛培训班的广告语直击用户需求。
一位媒体同行向记者讲述了一位四线城市的“名媛”故事。她本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小姑娘,突然有一天男朋友家里挖到了煤,自此开始叫自己“名媛”。
以前大伙儿一块吃牛肉粉,后来男朋友来学校看她,在食堂转了一圈,气呼呼地说“你怎么能吃这种破东西?”给了她一张银行卡,要求每天早餐给他拍照,不能低于100元。
自从拿到这张卡,“名媛”从头到脚都换了一遍,以前为了凑钱买偶像张杰的专辑,可以不吃饭,现在护肤品从大宝换成海蓝之谜;以前跟寝室小姐妹互相换着穿旧衣服,现在男朋友带着去专柜买衣服,还一定要把一沓现金甩在柜台上。“名媛”还煞有介事地告诉这帮穷学生,买LV的包一定不要买白色的,容易变黄。
同学们一开始以为她叫自己“名媛”是开玩笑,还跟着起哄,后来发现人家是认真的。“明天我要在北海道结婚,你们来不来?”有一天“名媛”突然甩在同学群里一句话。起初大家还给她的朋友圈点个赞,后来直接屏蔽了。“其实她的身材属于娇小型,还非得穿大皮草,看着特像穿大人衣服的小孩。”
婚后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后来干脆什么也不干,称自己为“生活家”。以前明明大家一起住寝室,现在她告诉那些家里沙发和电视机挤到一块儿的同学,自己住的是“葡萄枝嫩叶般的家”,别墅的楼顶上还有秋千。
“名媛”有一次发微博抱怨一个保安素质差,“这种人就应该天天看着我开路虎从他身边经过。”
很多人以为“是不是许多土豪来学、想钓金龟婿的女性来学”,但其实“没有土豪来上我的课,土豪还在买爱马仕的包包,我的客户是10年前买爱马仕的包包,今天已经有更高的需求。”Sara说。
这家培训学校教已婚的女人策划孩子未来和如何协助丈夫打理商务及家庭事务;如果是未婚的淑媛,就会换成个人职业规划和恋爱礼仪。
“不要因为跟一个男的约会就点没吃过的东西,不要点龙虾、面条,要点切起来比较方便,像牛排、银鳕鱼。”Rebecca讲起恋爱礼仪的内容,旨在告诉女孩,怎么给男生留下淑女的印象。
Sara会向身边的成功男性询问他们对女性的看法,发现男人在衡量女人时,还是会看重一些古典特质,比如有礼貌,温柔体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