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考场”邬恩孟资料照片 73岁婆婆12年陪读
一群人的护考
同学背邬恩孟熟悉考场
考试时志愿者提供服务
昨日下午2:30,进考场的时间到了。邬恩孟的考室,设在一楼的备用考场(1),整个考室,就他一名考生。虽然自行车也可以直接骑进考场,但因为上坡骑不动,进考场仍然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忙。
邬恩孟在家里做高考前的最后冲刺
邬恩孟的爷爷送孙子熟悉考场
同学们护送熟悉考场后的邬恩孟回家
邬恩孟的同学符校维、刘德财早已经等在考场外。刘德财扶着邬恩孟,符校维则利落地蹲下身子,背着邬恩孟走向考室。
3年里,符校维和刘德财几乎成了邬恩孟的“拐杖”,背进背出,从没落下。邬恩孟说,《速度与激情7》上映时,他特别想看电影,就叫上了刘德财,也是刘德财背着他看电影。平时,符校维负责“背”,刘德财负责“扶”,两个配合默契。符校维说,他每天要做60个俯卧撑、50个仰卧起坐,2公里跑,本来就要考军校,背着邬恩孟,就当锻炼了。
在熟悉考场环节,监考老师向邬恩孟讲解了考场注意事项,宣读了考场纪律,邬恩孟还参与了英语听力的考前测试。
考试当天,招办专门安排了志愿者,为邬恩孟服务。
新闻面对面
邬恩孟:
我想考重庆的大学
“小学6年、初高中6年,我得到了好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邬恩孟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重庆本地高校,将来能有机会回报婆婆、爷爷,以及对他施以援手的同学和其他好心人。
邬恩孟还说,有了各科考试延时的优惠,“很有信心”!
班主任李先奎说,从邬恩孟现在的成绩来看,可望考上本科。最新一次月考中,邬恩孟的成绩位于全班67名同学中的第23位,全校800多名理科班同学中,也是前200名。
新闻闪回
12年陪读
婆孙俩没缺过一天课
时间回到12年前,当时可能没几人能相信,眼前那个连脑袋都无法直立起来的孩子,有一天能走进高考考场。
1998年,邬恩孟出生时因缺氧窒息,被送进重症监护室。7个月大时,同龄孩子的“三翻六坐九爬”在邬恩孟身上一点也没体现出来,脑袋还一直低垂着,经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脑瘫。此后,母亲出走,父亲外出打工,周昌华和老伴便承担起了照顾孙子、将他抚养成人的重任。
邬恩孟一天天大了,病症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为了锻炼孙子,老两口特制了一辆四轮自行车,把孙子的脚绑在踏板上,爷爷在车旁扶着孙子,婆婆则握着孙子的双脚,然后倒退着进行练习。教了差不多1年,孙子才学会转动踏板。
到邬恩孟该上小学时,刚开始一些学校都不愿收,“我就央求让孙子试一试,我说我会陪着他一起读,不会给老师和同学添麻烦,如果跟不上就退学,学校这才同意了试读一学期。”周昌华说,没想到第一学期期末,邬恩孟考了全班第一名。
此后12年,每天周昌华都会推着孙子上学、放学,无论刮风下雨、寒来暑往,他们从没缺过一天课,周昌华成为全县知名的“陪读婆婆”。
新闻资料
特殊考生获照顾
专用考场时间延长
去年4月,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这是我国第一次对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而专门制定的规定。该规定要求,从今年高考起,凡符合报名条件并通过资格审查的残疾人考生,各级教育考试机构要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提供一种或几种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其中就包括“因脑瘫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肢无法正常书写或无上肢等书写特别困难考生的考试时间,在该科目规定考试总时长的基础上延长30%”等。(商报首席记者 郑友)
(原标题:一个人的考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