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欠债15亿原因始末 网友:收门票还给收亏了
古管局:现在还有15.68亿元债务
这些年来,“古维费”究竟收了多少?都用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以前在车站、机场等地收取,现在要搬到古城来?为什么要求客栈向客人推销?还有,网络上出现古城工作人员与游客打架是怎么回事?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古城保护管理局,该局文化保护科科长吴灿梅提供了一份当地媒体关于“古维费”收了多少、用到哪里去了的报道,说这是最权威的数据。
这份报道介绍,“古维费”从2001年开征到现在,截至2015年底,累计征收入库27.7198亿元,累计贷款39.1200亿元,累计投入使用资金66.32755亿元,目前仍有15.68亿元的债务余额。
其中,拆除不协调建筑、恢复遗产风貌,投入了6.2亿元;电力电话光缆排污、三线两管入地工程投入了4000余万;铺设饮水管道,每年付出1400万元;每天近400名环卫工清扫;前期投入3000万元进行绿化;每年免费提供厕纸耗费150万元;方国瑜故居、王家庄教堂、纳西喜院等保护性修复投入1600万元,每年投入1000万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
随后,古城保护管理局局长和丽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她说,“古维费”从2001年开始收取,最初为20元每人,后来涨到80元每人,每年收取的费用都上缴到了丽江市财政局,由纪委、审计等单位监督使用。
“网上传的2015年到到丽江游客数据为3000万人次,一年可以收24亿元是错误的,‘人次’和‘人’不同。到现在,整整15年时间,也才总共收到27亿多”。
和丽萍说,之所以要向客人收取“古维费”,是因为从1997年开始获得世界文化遗产名号到现在,相关的财政支持只有1000万元,古城的保护性建设投入和长期维护投入,不得不通过贷款、融资、收取“古维费”的方式实现。
“就拿古城的水来说,以前干旱经常断水,我们投入大量资金,直接到玉龙雪山铺设管道引水过来的。”
和丽萍坦言,几天前,确实有游客因为“古维费”与古城工作人员发生打架一事,但是客人先动手,最后还赔了工作人员医疗费。而网传的“大批民警和特勤人员进城”以及有民警与游客或商家争吵的视频,她也看过。
“特勤有20多个,是为了防止因为罢工而引发可能损害商家或游客生命财产的事件调过来的,但没有进城,只是在派出所待命。那些与民警争吵的人,既不像游客也不像商家,我们也不知道这些人从哪里来,他们在现场挑唆商家关门,我们必须制止”。
她说,古城保护管理局此前确实在机场、宾馆、路口等地方收取过“古维费”,也让客栈代收过,同时,去玉龙雪山、宋城等地也确实规定了没有缴纳“古维费”不能进,“正是因为这些规定引发了很多客人的投诉,管理局才将收费点撤回到古城里面”。
“这次关门罢工事件的确是因为商家生意不好做,有亏损。但这跟收取80元‘古维费’关系不大,跟全社会经济下滑和高房租有关。而房租虚高的现状是市场行为,政府没法干预。”
她说,导致商家生意亏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全国古镇同质化发展,现在丽江古城能买到的东西,国内很多古镇也能买到,这导致来丽江古城游玩的客人,只是拍照、逛街,不会进店买东西,就为了这个问题,古管局去年和今年5次组织商家进行专题培训学习,建议商家发展具有丽江特色的产业。
对于取缔80元“古维费”的问题,她认为,丽江古城与杭州西湖、凤凰古城等地取消门票不一样,丽江古城目前还欠债15亿以上,且丽江收取的不是门票,而是管理和维护费,“(古维费)得收,只是看通过什么方式收,如何合理利用”。
“其实,这次关门罢工事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甚至可能会引发一场大讨论,引发一场反思,引发商家主动思考丽江该如何发展,自己又该如何变革。”她说。
6月4日,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天空依旧湛蓝,游客依旧来往。老杨、老谢他们,也依旧不知下一步该如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