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有望脱离濒危 目前前进一步至“易危”等级
IUCN正进行评估
考虑种群、栖息地等多种因素
近日,参考消息网报道称,IUCN正在考虑改变大熊猫在濒危物种红名单中的等级。昨日记者致电IUCN中国办公室,对方表示,他们已留意到网上的消息,为此,IUCN相关负责人专门做了一个声明。声明称,“物种存续委员会专家小组确实正在做一个关于大熊猫生存状况的评估,这份评估是基于中国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的数据和栖息地状况。小组将遵循IUCN红色名录制定的标准和过程,并在评估过程中采用种群规模、亚种群规模、以及种群趋势等信息,同时小组还调查了气候变化造成的潜在影响等因素。评估是一个客观、科学的过程。”
“虽然正式消息还没发布,但逻辑应该是这样的: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加,所以我国制定的红色名录调整了其受威胁级别,IUCN的红色名录也可能据此作出调整。”上述林业厅野保站的负责人称。
5月31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致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他回应称尚未听说IUCN准备调整大熊猫受威胁等级的消息。对于野生大熊猫生存状况是否已经好转、受威胁程度有所降低的判断,魏辅文称“四调”的数据已经可以说明问题。而据国家林业局根据“四调”结果做出的判断,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加;栖息地范围明显扩大;圈养种群的规模也在迅速发展。
我国野生动物学泰斗潘文石的弟子、北京大学资深大熊猫研究人员王大军向记者表示:“IUCN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其评估的依据是该物种最新、最好的生存状况数据,而不是某一个机构、某一个人来调整大熊猫受威胁的等级,它是一个科学评估。”至于大熊猫野外生存状况是否改善,王大军说在IUCN正式的评估报告出炉前,他不便置评。
省林业厅野保站:
保护等级不会降低 保护力度不会减小
省林业厅野保站的负责人表示,即便IUCN调整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大熊猫的保护力度也不会受到影响。据他介绍,在国内,野生动物保护等级的依据为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宝大熊猫的保护等级自然是一级。而在国际上,受到各国认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大熊猫列入该公约的附录一,是明令禁止国际贸易的物种。
“也就是说,即便IUCN调整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根据目前国内、国际的法规,大熊猫受保护的等级都不会降低,保护力度不会减小。”上述负责人说。(记者 李秀明 实习生 尹沁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