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陕西文物部门否认唐十八陵文物被洗澡 传言何以流转?

2016-05-06 17:51 来源:澎湃新闻网 0

  2016年被清洗后的崇陵石雕。

  

  2016年被清洗后的唐建陵翁仲。

  

  因工作不认真未清洗干净的石人。

  石人石马上那千年包浆,不见了,由此而形成反差的轮廓线模糊了,俯首细辩,石人石马身上还留下道道刷痕,看来“清洁工”们还是费了极大力气“除污去垢”的。我百思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清除那千年包浆?

  朋友说,陕西文物部门思想觉悟高,用科学方法去掉了封建主义的千年尘埃,让我们看到了纯洁的中国特色的文化,要感谢他们啊!

  

唐十八陵。

  据悉,“唐十八陵”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那些石人石马散落田间,守护着帝王的陵寝。

  “唐十八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和长安城以及宫殿群一起构成全国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遗址景区。2014年,陕西省开始建设汉唐帝陵群旅游专线。并计划将汉唐帝陵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唐十八陵”被清洗事件曝光之后,引起了网友热烈讨论转发。

  5月6日,陕西省文物局赴现场核实,回馈网友称,此事件是虚假消息,任何文物部门均未安排过石刻清理工作,并澄清了相关疑问。陕西省文物局称,图片中所看到的“所有的石人石马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的状况,是自然现象,主要缘于空气污染、酸雨增加导致石灰岩石刻表面产生淋溶现象。同时,陕西省文物局也指出,胡武功看到的所谓“千年包浆”实际上是石刻文物表面风化造成的有害病灶,露天石刻的保存时一个国际性难题。以下为文物局回复的内容:

  针对胡武功先生此文,省文物局高度重视,当即责成我局就此事赴现场核实调查。经核实,此文反映问题不实,属虚假信息。我局严正声明如下:

  1、经我局派人现场核查,该文所反映的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没有进行过任何人为清洗,省市县任何文物部门也未安排过任何石刻清理工作;

  2、该文所反映的唐建陵和唐崇陵“所有的石人石马被清洗的干干净净”的现状,是自然现象主要原因:一是1200多年来,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都处于一种自然保护状态,其外貌状况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有的表层地衣苔藓明显、有的较少甚至不生长苔藓;二是石刻表面地衣苔藓的生长与石刻所处的微环境有很大关系,迎风面基本不生长地衣苔藓,反之,背风面易积尘面、生长苔藓;三是近年来的空气污染、酸雨增加,导致石灰岩石刻的表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淋溶现象,造成石刻表面泛白。

  3、关于胡武功先生文中质疑“清除石人石马上那千年包浆”的问题,也是对专业名词的误解:石刻文物表层风化造成的有害病灶,并不等同于古玩的包浆,而是一种有害物质。针对这类病灶问题,在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论证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们曾在唐乾陵(非唐建陵、崇陵)开展了探索性的石刻保护清理研究工作,但仅限于在唐乾陵选择的三件不同病灶类型的石刻进行了科学保护、清理。经近十多年的观察,已保护过的三件石刻目前保护效果良好。

  露天石刻的保护是个国际性难题,文物保护界的专家学者一直在不断探索研究更科学有效的保护技术,我们一直坚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确保唐陵石刻文物的安全。

  4、对于此不实信息给文物部门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我局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不实信息传播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实际上,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文化古迹数不胜数,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文物被粗暴施工、洗刷、涂抹的事件。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网友的积极分享和传播,一方面成为舆论监督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也难免陷入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陷阱。

  值得庆幸的是,而今很多政府部门随时关注舆情,对于很多争议事件能够迅速作出有效的回应。“十八陵千年包浆被粗暴清洗”事件虽然只是一场乌龙,但它反映出民众和政府已经能够通过媒体形成有效而迅捷的沟通,也反映出网友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状况的担忧。同时,对于有关部门也是一个提醒。在事情发生之前保持有效监管,或许能够避免更多真正悲剧的发生。而对于文化怀抱敬畏之心,也能够让文化古迹更好地得到欣赏和留存。以下是近年一些文物被粗暴施工、洗刷、涂抹的事件。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因丑被拒放火烧屋 这事也只有这人干得出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