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如何“炼成”的?梳理十年变迁
2016-04-19 11:21 来源:澎湃新闻网
0
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近500名学生被检出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个别学生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这起环境事件的罪魁祸首被指向该学校北边的一片化工旧址,据报道,该地块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氯苯浓度分别超标达94799倍和78899倍。
过去十年,常州外国语学校北边的这块地发生了哪些变化?澎湃新闻根据卫星图片,梳理了这块地十年来的变迁。
从2007年10月的卫星图像上,还可以看到常隆、华达、常宇三家化工厂曾经的厂房。
据财新网报道,至少有三名常隆前员工证实,2008年至2011年,常隆化工搬往泰兴工业园区期间,公司曾将数量不明的生产废料填埋到地下8米至10米的坑内,随后在其上掩上泥土。其中一名举报人指出,常隆的生产废料包括蒸馏残渣和废有机溶剂,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之列。
2012年6月,大部分工厂设施已消失,其对面的天合国际学校初具雏形。同年9月,天合一期工程落成开学。2015年5月,即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前几个月,工厂原址曾出现红褐色的不明水塘。9月,常外2400余名师生搬入新校区,多名学生出现不良反应,家长们认为主因是学校附近的“土壤修复”工程。媒体报道后,常隆地块改为绿化和公共配套设施用地。
2016年2月,“常隆地块修复调整工程”历时两周完成施工,学校对面的地块完全被土层覆盖。而常隆地块的方圆三公里内,住宅区与学校均不在少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