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湖南邵东村庄遍地采空区 20年坍塌50余次(现场组图)

2015-12-28 10:18 来源:新华网 0

村庄遍地采空区:20年坍塌50余次 石膏矿开采或成主因?(组图)

石膏矿被指为元凶

  谈及大面积坍塌的“元凶”,村民都把矛头指向了今年8月就已关停的黄陂桥石膏矿。邓梅说,她睡觉时都能听到地下有炸药爆炸、挖掘机挖土的声音,整夜整夜地响。“这是石膏矿夜间作业的声音,把我们村地下都挖空了。”

  黄陂桥石膏矿于2002年前后建成投产,至今已成立12年左右。石膏矿建成之初,村民就十分反对。“它的选址离村子太近,离我的鱼塘不过500米,噪音也太严重。”邓华说,石膏矿刚好处于三个村庄的交汇处,村民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其运营始终没有中断。村民为阻止石膏矿生产,不惜用堵路的方式阻挠车辆进出矿区,但效果并不理想。相关部门调查后认为,是村民希望通过入股的方式参与石膏矿的利益分配,在要求未得到满足后,纠集其他村民强行阻碍石膏矿生产。“上面说石膏矿是手续齐全的合法企业,没有理由关停,不支持我们的诉求。”

  村民并没有放弃,这12年间,一有机会就阻碍石膏矿挖矿。石膏矿则四易其手,共出现5位法人代表。邓华说,每个新老板到来,都会比前一个更加疯狂地开采石膏,好赚回本钱。最多时,这里每天有五六百吨的石膏运出。直到近几年,矿里的石膏不多了,产量才有所下降。他听下过矿井的工人说,“地下的矿洞有一个飞机场那么大。”

  邵东县宣传部工作人员称,黄陂桥石膏矿自成立以来,当地村民反复上访。相关部门只能将其关停,于8月19日正式封矿。邓华说,石膏矿的主要负责人已被控制起来。该工作人员也承认了此事。

村庄遍地采空区:20年坍塌50余次 石膏矿开采或成主因?(组图)

20年来坍塌近50次

  事实上,采空区坍塌在邵东县早有先例。县内各类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石膏矿储量约2.3亿吨,矿产埋藏浅,矿体厚且稳定。

  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卫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1966年该县第一家石膏矿投产以来,在县城区及附近不到1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后有34个石膏矿(不含无证开采的民窑)投产开采。其中国营矿2个、乡镇企业31个、民营企业1个,开拓主副井80余口。进入90年代后,无序和不规范开采的石膏矿大量涌现,无证小矿更是遍地皆是。

  而据2014年邵阳市政府组织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调查提交的报告显示,邵东县石膏采空区涉及邵东县城区及城郊22.8平方公里的区域。采空区上方为县城规划区及毗连县城的黄陂桥一带,牵涉太和、兴隆、坦塘、城东、城南等18个村(社区),共计房屋1425栋,常住人口21736人,居住房屋面积82万多平方米。

  据媒体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邵东县石膏采空区矿井突水事故和地面坍塌事故时有发生。进入90年代后,地面坍塌、沉降和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更是进入高发期。1994年,牛马司子弟学校教师在察觉到屋顶掉灰、砖瓦有松动等迹象后,立即组织84名学生撤离。撤离后不到两分钟,教学楼即发生坍塌,被埋藏进泥土中。1995年,振兴石膏矿发生穿水事故,6名井下作业工人被淹死,尸体在半个月后才被打捞出来。2000年,两市镇联合矿出现井下冒水事故,造成9人死亡。2008年,两市镇软塘村发生大面积坍塌,毁坏耕地30多亩,破坏水渠350米。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近20年来,县内石膏矿采空区沉陷近50次,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沉陷面积达1.13平方千米;房屋开裂461栋,造成危房85栋,倒塌房屋26栋,直接影响8350人的居住,间接影响约2万人;3.957平方千米水田不能耕种,8口水塘干涸,220亩水田无水灌溉,2500条供水管道、地下管道遭到破坏。

村庄遍地采空区:20年坍塌50余次 石膏矿开采或成主因?(组图)

或与地下水多有关

  对于此次的大面积坍塌,邵东县宣传部外宣办主任曾晓风表示,目前,湖南省已派出三支专家队伍到七井村实地勘探,希望尽快弄清楚此次灾害的具体规模、影响范围和形成原因。虽然事发地属于石膏矿采空区,但如此大规模的塌陷也较为少见。据专家初步勘探,可能与七井村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有关。

  曾晓风说,采空区全凭地下的矿柱支撑。石膏具有遇水溶解的特质,因而在开采石膏矿时,都要将矿内的地下水抽出。而开采完毕后,地下水会渗入到原本干燥的矿床中,影响矿柱稳定。“七井村地下水资源是出了名的丰富,影响矿柱稳定的速度也会更快。”加之入冬后雨水很多,“县内近两个月几乎没停止过降雨,地表土层变得松软,就更易发生坍塌事故。”

  至于黄陂桥石膏矿的合法性问题,曾晓风表示,该矿确属于资质齐全的合法企业。但在开采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是否越过当初划定的开采范围,是否存在恶意破坏矿床的情况,还要进一步调查。“石膏矿的选址,应该不存在问题。”

  曾晓风说,在地质勘探报告没有得出结论前,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将处于坍塌区域的村民尽快迁移出来。他们号召村民,在外有亲戚朋友的可以去暂时投靠。没有地方可去的,政府可租用附近宾馆给村民居住。后续也会尊重村民意愿,将他们送往其他村子安置,“在安置期间,政府还会给村民一定的费用作为补偿。”对于勘探报告出来的具体日期,曾晓风表示暂无法确定。

  邵东县通报称,七井、光华、南元三个村庄现已撤离32户158人,全部妥善安置,两栋受损最严重的房屋已被拆除。但记者了解到,有部分村民,尤其是眷恋旧土的老人,在被安置后再次返回村中。

村民遍地采空区:20年坍塌50余次 石膏矿开采或成主因?(组图)

搬迁或为最好选择

  对于坍塌区域的后续治理,曾晓风表示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对坍塌区域进行回填,使土地恢复原貌,将土地修整好还给村民。另一种方案是把受灾村民迁往别处,“因涉及人数众多,可能把他们打散,分别安置在不同地方。”曾晓风表示,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案,还要等专家勘探后再做决定。“至于此次坍塌给村民造成的损失,无论是农田损失还是房屋损失,抑或是财物损失,政府都会责成相关责任方予以补偿。”

  尽管村民对生活在满是“天坑”的地方心有不安,却对可能采用的分散安置方案多有不满。他们觉得,这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一切都很熟悉。被安置到其它村庄,必然会被当做外人排挤。他们更希望政府能把自己的家园修好还给他们。

  但在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明看来,搬迁或为更现实的方法。李明说,回填石膏矿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用水砂填充,一种是用煤矸石填充,一种是用煤矸石和胶结混合填充。“邵东附近没有水砂产地,从外界运输成本太高,此种方法并不适用。用煤矸石填充最为便宜,填充效果也最差。目前,邵东县基本是采用第三种方法。”

  李明指出,此种方法适用于人口密集、有重要建筑物的区域,“其花费的成本与石膏矿的产出相比得不偿失。”参照现有市场价格,一吨石膏矿能卖到60元左右,一吨煤矸石和胶结则需要80元左右。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将采空区的村民全部迁出,等待矿柱自然垮塌,或用人工爆破的方法使矿柱垮塌。“土地经自然垮塌后,可以再被利用起来,也无需担心填充后再次坍塌的风险。”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广东一名女子为躲30亿高利贷债务 携百万元整容(图)
下一条:清华教授肖鹰批《老炮儿》粗口多:戾气太重 出口成脏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