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莆田市两会开幕 绿色GDP成政协委员关注焦点
焦点二 养老
关注理由 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莆田市65岁及以上老人有26.1万人,占总人口9.3%。而按照国 际一般标准,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可视为进入老年型社会。伴随着莆田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日趋严峻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由于子女到外地就业、成家独立、合居矛盾等原因,不少老人无法得到应有的照顾,起居、医疗、出行、消费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难以克服的问题。本届两会,一些政协委员也关注起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出兴办养老院、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等提案。
记者调查 开办养老机构政府给予补贴
记者从莆田市民政局获悉,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去年,莆田市已经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2014年起,敬老院凡评定获得一、二、三星级的,每年每个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8万元的等级补贴。已建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给予每个每年不低于20000元的运营补贴;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给予每个每年不低于5000元的运营补贴。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开办补助和床位运营补贴方面,一次性开办补助为:用房属自建且核定床位50张及以上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10000元;用房属租房(租用期限5年以上)且核定床位50张及以上的,每张床位补助5000元,分5年拨付。
委员声音挖掘“银发经济”潜力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的儿女因在外工作很少回家,身边没人照料,成了“空巢老人”。据有关部门统计,莆田市的空巢老人数量约10万人。对于很多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而言,常有发生突发疾病和事故的隐忧,有的老人更是在突发意外之后得不到及时救治,引发悲剧。
莆田市政协委员林玉霖介绍,目前,莆田市超过65岁的老人已超过26万人,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市家庭户规模为3.28人,比2000年时减少0.6人,呈逐年缩小趋势,家庭户规模趋向小型化,两代户成为家庭户主体的格局,也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林玉霖表示,目前,莆田市评上星级的养老机构只有14家,总床位1600张,其中大部分是床位不超过50张的简易养老院,能收住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林玉霖建议,莆田市可以探索建立医养护一体化的养老体系,有条件的医院可增设老年病疗养中心,享受养老机构的各种优惠政策。
来自九三学社的许惠忠委员则表示,要多方挖掘“银发经济”的市场潜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设施,推进老年人事业社会化建设。(海都记者 陈盛钟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