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护坟”农民出狱后起诉三级政府 市长区长均未出席
诉讼时效之争
2010年8月16日,吴建香以夫妻二人的名义,向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起诉书,以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政府和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事处,3家实施莆田市木兰溪霞林段防洪工程时征地违法,故请求确认3被告挖掘坟墓的具体行为违法。
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称,被告已经在2008年1月25日要求原告自行迁移坟墓,而此时提起行政诉讼,显然已经超过“最长两年的诉讼时效期限”。
2014年1月9日,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二人不服提出上诉,福建省高级法院认为:“因为林培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内……属于法定可以扣除起诉时间的情形”;“吴建香因无法定可以扣除起诉时间的理由,已超过最长2年的法定起诉期限”。
2014年5月13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指令莆田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林培章的起诉,驳回吴建香的上诉。这就意味着,今年58岁的林培章要再次站在法庭上,而这次,对簿公堂的,是当地基层的三级政府。
平锯护地,妨害公务领刑一年
其实,在因手榴弹入狱之前,林培章还有过一次牢狱经历,也和拆迁征地有关。
2005年上半年,还是木兰溪防洪工地,在没有谈好赔偿的情况下,林家“4亩多龙眼果树被毁”。林培章说,4亩多质量不太好的田地,开始被折合成1.2亩土地来谈赔偿,最后甚至打折到0.694亩,每亩地赔偿仅2.5万。
2005 年7月19日上午10时,林培章因为木兰溪防洪工地施工队占用其家田地,带着妻子和儿子等人,拿着平锯和镰刀来到地里。看到田地里用绳子连接的水泥墩子, 他一时来气,就用平锯和镰刀割断绳索,然后将水泥墩子集中起来。此时,施工方有人报了警。起诉意见书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霞林派出所民警张志勇出警后,赶到现场看到,林培章以及他的妻子、儿子均手持刀具在现场。张志勇让林到派出所接受调查,因林不配合,张志勇取出手铐上前对林采取强制性措施。林培章用平锯朝张志勇的脖子猛砍一刀,致张志勇的衣领当场被平锯割破。最后,来支援的民警一起制服林培章,将其带回派出所。
华商报记者在案卷中的图片上看到,民警张志勇的警服左领上确实有一条长约3厘米的划缝。
庭审中,林培章一再辩称警察没有出示任何传唤手续以及在反抗过程中无意间划破民警的衣领,但是在2005年12月8日,林培章以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也因为破坏公私财物被行政拘留。
判决后,林培章进行了上诉和申诉,理由是施工队和他是侵权和制止侵权的纠纷,民警应当是制止纠纷教育双方,而不是用手铐抓人。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福建省高院也驳回了林培章的申诉。
庭审现场,市长、区长和街办主任均未出席
12月10日,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林培章是唯一的原告。旁听农民数量出乎法院意料。增加两排椅子外,座位周围站满了旁听者,门口挤满了人。
在审判长宣读完法庭纪律,准备敲法槌正式开庭时,才发现审判桌上没有法槌,引得法庭上哄堂大笑。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莆田市政府聘请了两位律师。而区政府和街道办总共只聘请了一位律师。
3被告中的莆田市长、区长和街道办主任都未到庭。同时,华商报记者发现,区政府和街道办的答辩词除了落款以外一字不差。
而此前的区政府和街道办的答辩词还出了笑话,“原告诉求的是强拆坟墓违法,二被告却称强拆的‘房屋’云云”。二被告律师告诉华商报记者这属于笔误。3被告均认为,林培章已超过法定2年的诉讼时效期限,希望法院驳回原告的起诉。原告方的代理人黄维德也是附近村民,他辩称既然福建省高院已经指令莆田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再谈“诉讼时效”毫无意义。
“政府替代法院强制挖坟,与法律相违背”
法庭上,城厢区政府认为,该项目农用地转让和土地征收手续合法,在征地公告及补偿款发放后对地面物实施清理也是合法的。
莆田市政府认为,市政府不是本案的适格(类似于资格)被告,征地拆迁工作是城厢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的。
街道办方也认为,具体实施拆迁坟墓的是区政府,显然街道办作为被告也不合理。
最后,林培章的代理人黄维德说,按照土地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不管政府征地手续如何齐全,只要政府替代法院强制执行去挖坟,必定与法律相违背”,黄维德说。
对此观点,被告方保持了沉默。最后3被告再一次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诉讼。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土地没了,“我出去打工也没有力气了”
两次入狱,林培章身体消瘦,头发已经花白。这些年的对抗拆迁精力耗尽,林家早已变样了:多年前盖的房子已无力装修,裸露的红砖墩子都没有涂抹水泥。 林培章说,土地征收和坟墓迁移,至今分文未赔,而那些土地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种植水果和蔬菜,那些年收成好的时候收入要比你们记者的高”。而今,土地没了,“我出去打工也没有力气了”。
“我虽然多次犯罪坐牢,但我还是相信法律。如果遇到拆迁双方协商不下来,为何不让土地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呢”,目前的他似乎对此规定烂熟于心。
在林培章大约一尺厚的材料中,最后一页上是对当地《湄洲日报》2006年10月20日一篇报道的摘录:精兵强将云集,不出半年完成23万多平方米的房屋拆迁,这是去年城厢区创造出的荔园路推进速度,堪称奇迹……这篇“城港大道(城厢段)征迁攻坚纪实”的文章题目叫《踏平坎坷成大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