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为“漏保”“漏救”打上补丁
近日,家住涵江区的黄林梅一家四口被纳入农村低保,让这个彷徨失措的家庭看到了希望。而这一次,是政策主动来敲门。
黄林梅的儿子李小林(化名)今年6岁,是智力一级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李小林需要按时去残疾人康复机构做康复,仅这一项花费,每月就需2500元左右,而黄林梅为了照顾他,挑起全职主妇的担子,一家子仅靠黄林梅的丈夫打工维持生活。
在今年困难群众“漏保”“漏救”点题整治巩固提升行动中,省、市民政部门下发了困难群众线索8.8万余条。黄林梅一家,就在其中。
“需要排查的,都是生活困难但尚未被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对象,一共有10类。部分困难群众不熟悉政策,可能与社会救助擦肩而过。”莆田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科科长陈建豹表示。
据了解,莆田共有常住人口321万人,低保特困对象5.5万余人,社会救助群体占人口总数的1.7%。特殊群体保障如何防“漏”,困难群众主动摸排不到位该如何解决?针对社会救助领域的热点、痛点问题,今年以来,莆田市民政部门开展困难群众“漏保”“漏救”点题整治巩固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
莆田市民政部门在省、市下达重病、重残等“十类人员”排查名单的基础上,组织各县区结合实际自主扩大排查范围,截至9月底,全市完成走访排查困难对象9万多人次,对疑似符合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及时上报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核对。
今年以来,依托莆田市智慧监督平台,民政部门完善“大数据+铁脚板”预警监测主动发现机制,将现有的社会救助对象名单与全市4—7月新增残疾人名单进行比对,产生2399名未纳入兜底保障的残疾人名单,通过平台转发各县区、镇街进行事前研判,符合条件的核实后按程序纳入社会救助。
“在智慧监督平台上,我们将2399条残疾人排查结果逐一录入,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纳入问题清单。办理进度在智慧监督平台上全流程显示,大数据赋能助力点题整治。”陈建豹说。
数据显示,莆田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51270人、特困人员4167人、孤儿136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778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9553.65万元、特困供养金6387.66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金1752万元。
“目前,社会救助方向已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由‘救穷’到‘救弱’延伸。在专项点题整治行动中,我们采取‘线上比对+线下核查’‘入户排查+上门服务’等方式,兜准、兜住、兜好民生底线。”莆田市民政局副局长郭国辉说,下一步,将健全分类分层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资金+物资+服务”的社会救助方式,确保民政政策精准落实。(陈汉儿 方瑜晃 游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