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秀屿:“1+3+2+N” 矛盾“一站式”化解

福建日报   2021-03-17 10:35

  近日,“综治+”社区治理中心建设被莆田市委、市政府列为年度2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今年,莆田将在首批58个试点村居(社区)建成集矛盾纠纷联调、社区服务联建、社会治安联防等“六联”为一体的“综治+”社区治理中心。其中,矛盾纠纷联调位列首要功能。

  长期以来,秀屿沿海农村地区因邻里土地、家事矛盾、劳资纠纷而引发的矛盾激化、群体互殴事件时有发生。此类矛盾纠纷,往往调解难度大、成本高、耗时长。今年,依托“综治+”社区治理中心,秀屿区委政法委持续探索“1+3+2+N”多元调解工作模式,即由党委领导,整合公安、司法、信访力量,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建立社区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介入联调机制。

  因土地置换问题,导致原本亲如一家的两户人反目成仇。说起这件近来发生的邻里纠纷,多年在基层从事调解工作的秀屿区东庄镇党委副书记许福生记忆犹新。

  秀屿区东庄镇锦山村,一村民欲翻新旧屋,与邻居协商将一块土地与之置换。两家房屋之间的共同道路问题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多次协商不成,矛盾不断升级,又经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遂向镇乡贤调解室请求援助。

  鉴于此,镇村两级高度重视,调解纠纷责任人多次前往现场实地测量、调查,根据事实得出工作报告的基础上,随即召集双方当事人,引导两家公开开展评理工作,并联系司法所、信访办、土地所,召集乡贤调解员、法律工作者等参与联合调解。工作人员首先向双方宣传集体土地承包法律法规,为当事人释法明理,以及对两家土地的面积具体划分进行详细分配,一一阐明道理。长达3个小时的调解,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双方友好协商,当场达成协议。

  这起长达一年之久的邻里土地纠纷,得以“一站式”圆满化解,关键在于联合多部门集中调解,这也是该项调解机制的优势所在。“像沿海农村最常见的土地纠纷,往往涉及很多部门,以往单单由村干部或调解员来调解,来来回回花费诸多时间,耗时耗力。”许福生说,多个部门一次集合,与当事人面对面解决问题,最大限度上发挥了诉前调解快速定纷止争的作用。

  据秀屿区政法委副书记林志成介绍,“1+3+2+N”多元调解工作模式,按照“党委领导、部门联动、无缝衔接、闭环式管理”的要求,致力于打造公安、司法、信访等多方力量参与的专业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同时,健全落实镇街矛盾纠纷调解周例会制度,推进邻里土地纠纷、家庭婚姻纠纷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由镇、村对矛盾纠纷迅速响应、提早预警,履行“吹哨”责任,各相关部门对照任务清单,研判处置综合能力,做到矛盾纠纷调解“镇村吹哨,部门报到”。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出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奖惩办法》。近年来,区大调解办积极落实奖励补助政策,对符合“一案一补”奖励补助条件的矛盾纠纷案件奖励补助经费达6.3万元,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

  “矛盾纠纷工作没有捷径可走,要让‘部门多跑腿,矛盾不出村’。”林志成说,“多元调解工作模式把多个部门请到一处,提高调解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真正让矛盾在基层消化。”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以学促干见实效 立行立改优作风——涵江区
  • 莆阳何故有龙舟
  • 第五届中国白茶大会举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