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莆田市道德模范陈元棋——行善举 乐调解

湄洲日报   2018-10-18 10:47

  昨日一早,接到村民调解求助电话的东庄镇石码村村民陈元棋,马不停蹄地赶往东红村。

  他总是戴着党徽,背着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军绿色帆布包,里面装着《信访条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

  “老陈又去做好事了。”在村民心中,陈元棋是位热心肠、正义感、行善事的老好人。

  同村村民陈元来一家外出劳作,家里发生自燃。当时在家煎药的陈元棋一边呼喊乡亲们救援,一边冲进室内就近灭火。因烟雾熏眼,他误跨烧透的空心木材堆上,导致头发烧焦,手、脚及躯体部分也被烈火灼伤。但他不顾身体灼伤疼痛,坚持把烈火扑灭。康复后,陈元棋得知陈元来因火灾无力重建房屋时,便把自己欲建房的一些建筑材料无偿运到陈元来家,还出工掏钱帮助其恢复原貌。除帮村民救火建房,勇救落水青年,施救车祸司机……当看到他人面对死神或灾难威胁时,陈元棋总是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己之力传递人间温情。

  这位村民眼中的老好人,还是位好调解员。村民们说,老陈四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义务调解,从不求回报。

  “一诺千金!我以诚信为人,诚心做事……”记者在陈元棋的调解室办公桌上看到,几本厚达2公分的调解笔记本,每本扉页都留下他的手写工作原则。采访中,陆续有4名群众找上门,希望陈元棋帮忙从中调解。陈元棋协调好时间后,便抓起披在办公椅背上的外套,出门前往现场。这件被洗得发白的外套,陈元棋穿了20个年头,衣领处全部破损露出内衬。他坦言:“只要有一口饭吃,有一件衣服保暖就可以了,省下的钱还能帮助更多的人。”

  多年来,陈元棋坚持以诚筑信、重视实据,为群众奔波调解,中午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和衣而憩,电动车也跑坏几辆。由于一个月的伤残等各类补助仅几百元,陈元棋有时候自掏腰包,用于走访民情调解纠纷。而调解中,陈元棋从不拿乡亲一分钱,不抽他们一根烟。

  行善举、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直做。这位出生在普通农户家的陈元棋,三次被省、市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并荣获第二届莆田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虽然常年饱受伤病困扰,但他坚持从事调解工作,努力化解乡邻矛盾,增进邻里和睦,促进社会和谐。 本报记者 许爱琼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周祖翼在福州调研高校
  • 福建经济“新”观察④:向“新”跃迁,助力
  • 以星航运美西电商快线ZX2复航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