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大爱精神根植沃土

东南网   2018-01-12 08:24

  2018年第一天,莆田市飞得更高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又一次出发下乡了。他们分组前往城厢区东海镇、灵川镇,仙游县园庄镇等地,带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和善款,拉开了一年一度春节慰问活动的序幕;

  爱心理发师在“关爱老人·一元理发”爱心驿站里为老人义务理发。

  同一天,仙游县龙华寺,一场慈善联欢会在这里举行。仙游县各界1000多名爱心人士参加联欢会,当天共筹集爱心善款2.85万元;

  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南门社区医养站里,老人与社区医疗服务队的志愿者逗趣互动,其乐融融。

  也是在新年的第一天,在城厢区南门社区医养站里,91岁的老人蔡妹资一边与其他老人一起看着电视播放的莆仙戏,一边与这里的医疗队志愿者逗趣互动。“新年第一天,欢喜得很!”这位“开心果”老人,对志愿者做着鬼脸,对记者的镜头比出“V”的手势,然后,笑得像个孩子;

  “第一次坐公交车有人让座,这种感觉好奇妙。后来又上来一位老人,就在我准备起身让座的时候,又有人站起来了。为莆田市民点赞!”这是新年第一天,29岁的“准妈妈”欧伟娟在朋友圈里写下的一段话……

  这是发生在莆田的,正能量的一天。

  时间回到2017年:

  2017年5月10日,仙游火车站发生惊险的一幕:动车即将进站时,一名站台上的女子突然冲向铁轨,生死之际,54岁的铁路客运员翁建忠拼死拽住轻生女子,几乎同一时间,列车从他们身旁疾驰而过。女子得救了,翁建忠却滑倒了,后脑重重磕在地上。他却说:“这是我的职责,换作是别的同事也会这样做。”

  斑马线礼让行人已经成为莆田司机的“文明公约”。

  8月4日,莆田一名车主在斑马线前礼让一位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人,老人对其脱帽致谢并深深鞠躬。这暖心的一幕,通过视频、新闻报道,传扬海内外,温暖许多人。

  11月24日,涵江一名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用血告急。不到一天时间,许多与之素昧平生的莆田市民闻讯后前往献血。在后续发起的“轻松筹”中,短短6个小时就筹到39万元。

  12月11日,仙游县枫亭镇村民蔡忠华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以色列患者,成为我国首位向中东国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3天后,城厢区华亭镇村民黄祎明为北京一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如今,走进莆田,随处可见的是这座城市的“颜值”蜕变;处处可以感受到的,则是这座城市更深层次的美——精神文明建设所带来的城市温情一面。

  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大爱精神根植沃土。精神文明建设正在莆田出现聚变效应。

  志愿者走村入户,开展慰问活动。

  “莆田是‘文献名邦’‘妈祖故乡’,人们的骨子里深藏着诗礼传家的精神基因和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激发了人们骨子里的这些隐性基因和美好品质,让文明成为每个人的行为自觉,也成为莆田这座城市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莆田市创城办副主任翁金度如是说。

  有这样的目标指引和优良传统,2017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莆田被授予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莆田首次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即获成功。

  践行文明,莆田无年龄之分。年近一百的老人依然坚持助学扶贫,10多岁的少年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

  践行文明,莆田无地域之分。有的在城市默默奉献,有的在农村培育文明新风。

  “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深植入每一位莆田人民的心间,人民群众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一个个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和一支支活跃在城区、乡村的志愿者队伍,让精神文明创建汇聚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强大正能量,推动着这座城市走得更快、走得更稳。(记者 欧碧仙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亮点回眸
  • 三明市再添两条省级“最美乡村‘福’路”
  • 三明市114个项目获国债资金支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