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秀屿区乘势而上 推进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湄洲日报   2018-01-08 09:57

  秀屿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两个百年目标,聚焦新福建建设,聚焦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围绕区第四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形象、以文化为灵魂、以民生为根本、以生态为底色,把提高发展质量与实现总量赶超有机统一起来,突出项目带动,突出转型升级,突出城乡建设,突出民生改善,突出优化环境,突出防范风险,进一步强化责任传导,强化正向激励,强化工作抓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港兴业旺富美秀屿。

  莆田新二十四景之一——清塘栖鹭

  聚力转型升级做好港兴业旺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秀屿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当前新的起点上,正对标看齐,奋力赶超,打造临港升级版。重点突出项目带动,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持续推行“两式一化、三晒三看”工作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开竣工为目标、以进度为标尺、以督查为抓手、以成效为检验,全力加快CPL产业链、华峰一揽子、佳通配套产业园、三棵树涂料、无醛木业产业园、冰雪小镇、上海电气、海上风电、特兴科技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北联南进东拓,加快中心城区、土海片区和火车站片区开发,加快城区棚户区改造,兴商活贸、聚拢人气,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宜商宜业宜居宜游新秀屿——夜幕下的秀屿城区

  按照“五个一批”工作要求,利用好现有工业园区和4个特色小镇等平台,引回在外企业;注重亲情招商,服务好现有龙头企业,拉伸产业链上下游;注重区情招商,认真策划、落地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以项目的滚动接续促发展惠民生,为实现赶超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促进化工新材料、纺织新面料、能源等主导产业集聚化,医疗健康、海洋、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规模化,林产品加工、银饰珠宝等特色产业精细化。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医疗健康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提高三产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拓展延伸休闲渔业、海洋健康养殖等产业链。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区)为契机,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把产业发展的重心放在运用新技术、培育新产品、发展新业态上。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新产业、攻克转化一批新技术、构筑提升一批新平台、融合催生一批新业态、打造一批“双高”龙头、高新技术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群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借鉴推广华峰公司、佳通轮胎智能化生产,重点加快林产品加工、银饰珠宝等特色产业整合步伐,引导企业实施产品换代、机器换工、制造换法、商务换型、管理换脑,促进企业向“专、精、尖”方向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美丽乡村·镇兴行动”,突出“五清楚”“两特色”,持续抓好共建美丽乡村五项重点任务,加快集镇片区开发,做大集镇功能、促进集聚发展。强化生态、生活、生产、生意“四生融合”理念,着力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互联网”发展,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和生态农业。

  滨海旅游方兴未艾——平海黄金沙滩吸引众多游客

  聚力文化铸魂

  下足内外兼修功夫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秀屿区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开放交流中吸收营养,从建设实践中提炼经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添文化新优势。将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全面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督查考核、追责问责机制,以刚性约束推进工作落实。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争创省级文明城区为载体,持续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实施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十大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大力弘扬“谋事无中生有、做事脚踏实地、成事报效桑梓”和“精、勤、俭、孝”的优秀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将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文化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挥“中国银饰之都”品牌效应,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文创龙头企业,加快银饰珠宝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依托秀屿滨海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国清塘”、陈靖姑祖庙、大蚶山风景区、平海卫古城等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区图书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既契合新时代潮流社会主流价值,又彰显秀屿独特魅力的文艺作品。深入实施秀屿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传承好妈祖文化、孝道文化、清廉文化,利用好海盐文化、元宵文化,塑造秀屿人的灵魂、涵养秀屿人的气节。

  特色小镇全力推进——冰雪小镇即将动工兴建

  聚力美好生活

  谱写富民乐业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秀屿区着力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和动态管理服务并进,突出输血与造血并重、扶智结合,在2017年贫困村全部脱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基础上,在国家脱贫攻坚期内,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力量不散、要求不松,持续推进风电产业扶贫,推进脱贫攻坚-莆商在行动,持续落实造福搬迁、教育、健康、兜底保障等扶贫措施,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共同富裕一户不落。着力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质量不优”,医疗卫生“塔尖不尖、塔基不稳”,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品质不高”,基础设施“配套不齐、机制不活”等问题,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健康秀屿、长寿之乡、秀美城乡,力争到2020年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总体协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同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深化平安秀屿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综合执法和服务治理网格化,培育更多新的叫得响、推得开的治理品牌。总结提升“一山一岛一园六中心”基层善治典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社会安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聚力生态文明

  打造清新秀屿品牌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优势是秀屿最亮的城市底色,蓝海绿带是秀屿最大的生态优势。秀屿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发展中保护“蓝海”,在保护中建设“绿带”,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着力提升木材加工区、临港工业园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创建水平,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绿色低碳工业、休闲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等,推动产业高端绿色发展。把好现有企业监测关、新建项目验收关、招商项目准入关,以严格的环保标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好绿色家园。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加强对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重点行业的粉尘、烟气治理,继续保持秀屿洁净蓝天、清新空气。加强土海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借鉴莆田城区“绿心”水系保护措施,加快实施治水、植绿、慢行、康养、休闲、铸魂六大提升工程,全力做优土海湿地城市“绿肺”;推进城区、园区末端和“最后一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推进内河水质、黑臭水体治理,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实施土壤污染整治行动计划,重点抓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土地复垦整理。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实施园区、海岛、城市、乡村、校园、水系、道路、屏障等八大绿化工程,抓好点线面绿化提升,加快“三边三节点”以及“四横四纵”道路沿线景观绿化带建设,加快南日岛、大蚶山、鹭峰山等石漠化治理,推进乡村房前屋后“四旁”绿化,实现青山叠翠、大地遍绿。积极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重视海洋生态保护,抓好海岸海湾综合整治,让蓝海绿水、清新秀屿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眼下,秀屿区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浓墨重彩书写港兴业旺富美秀屿新篇章。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亮点回眸
  • 三明市再添两条省级“最美乡村‘福’路”
  • 三明市114个项目获国债资金支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