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年平潭老字号“阿华包店”:用包子暖住顾客的胃

平潭网   2019-12-19 10:29

  如果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平潭,也许会瞧见这么一间藏在寂静夜色中灯火通明的包子铺。铺子里的师傅、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切菜、配料、起锅、和面、揉捏……这家开了二十余年的“阿华包店”,已然将每一套工序都安排得妥帖流畅。

  时钟约莫到了四点半,热腾腾的包子开始出炉。不论你何时进店,总能看到包子铺的老板高诚华乐呵呵地站在收银台前,迎来送往,用包子暖住顾客的胃。

用良心做包子,

最繁忙时几十人抢着买

  “每年的四月到八月人最多,店里最繁忙的时候大概在早晨五点半到九点左右,一般都是几十个人抢着买。”高诚华讲起店里最高峰时的客流量,连称自己有时都觉得场面壮观。

  肉包、菜包、豆包、馒头、香叶包、海蛎饼……阿华店的包子种类囊括了许多平潭人爱吃的口味。趁着客人还没来的当口,高诚华和店铺里的阿姨们忙里偷闲,赶紧吃起了自家做的招牌肉包子。“每天自己都要吃啊,早晨肯定要吃包子的。”高诚华对自家的包子十分肯定。

  这反倒也让人更加信服了店里招牌上的承诺:用良心做包子,不添加任何非法添加剂。“做包子主要就是面粉、小苏打、白糖,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放,所以吃起来非常可口。红豆馅、黄豆馅都是加白糖,糖精、甜蜜素这些添加剂我都没用过。”高诚华斩钉截铁地说。

  包子好吃,自然卖得快。不消半日,阿华包店的包子总能售罄一空。“有一次我在南昌的儿子、儿媳难得回来平潭,他们特别爱吃自家的肉包。当时店里正排着长队,我想拿块包子给他们吃都不行,被顾客瞪急了眼。我可生气了,想着儿子他们大老远地回来,我连自己家的包子都不能拿了?最后只给儿媳妇抢到了一块肉包,儿子没吃着。”说起店里的包子有多畅销,高诚华的妻子任玉英分享了这么一件趣事。

别人只看到了你赚很多钱,

没人看到你背后的辛苦

  高诚华夫妇俩记得清楚,1997年6月1日,阿华包店在原平潭第二市场开门营业。当时的客人少,开这个档口也仅仅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开店之前没钱,有时候买米都要赊账,完全没想到后来会有这么多顾客。”高诚华感慨。

  “不容易啊,我现在听到要三点起床做包子都还觉得怕。”任玉英的身体不是太好。自从开了包店,高诚华一家的作息变得十分规律,晚上九点睡早上三点起,雷打不动。

  “做早餐生意就是非常累,不是很轻松的。”高诚华说,因为起早贪黑特别辛苦,很多开包店的人都开不到五年以上。店铺里帮忙做包的阿姨也是常常更替,通常每隔几个月或者一年都会走掉几个。

  在外人眼里是如此辛苦的行当,高诚华却不以为意。“你知道吗?我年轻时候是打石头的(石匠),这个包子店比打石头可轻松了几倍呀。”高诚华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有钱赚,我真的不觉得累。”

  从人手两三到员工十余,从日营业额百来块到如今营业额能达到万元左右,高诚华的生意愈发蒸蒸日上。据高诚华说,日均能有数千的人流量出入阿华包店。

  “别人只看到了你赚很多钱,没人看到你背后的辛苦。”作为高诚华的妻子,任玉英的心疼溢于言表。

开店容易坚持难

希望儿子以后能够接手包店

  阿华包店开了二十余年,积攒了许许多多的老顾客。即便现在移动支付盛行,在阿华包店的收银台边上仍旧放着一个小小的零钱罐。“现在用现金的一般都是老人,要照顾他们的习惯就一定要方便他们。”高诚华待顾客以诚,把店铺的每一个角落都考虑得细致。

  让顾客每天来都有包子买,也是阿华包店成功的制胜法宝之一。“开店容易坚持难。不坚持每天做包子就慢慢没有顾客了。顾客来之后如果你说‘没包,我还没做’,那顾客以后就不会再来了。”高诚华执着于这份信任感。

  阿华包店像是高诚华的另一个孩子,想要让孩子好好长大,就必须考虑到传承问题。高诚华曾经教过十几个徒弟,最后走的走、转行的转行,到现在店里只剩下了一个学徒还在坚持。

  好在还有高诚华的大儿子,他对做包子有着自觉的兴趣。从20岁开始,大儿子也已经在阿华包店干了有15个年头了。退居二线的高诚华,最近几年开始试着让自己放松下来,店里的包子配料基本上由儿子和学徒来调配。“我已经老了,真的老了。我儿子要是不做,我这个店以后马上就关门了。”高诚华坦言自己转眼就要到耳顺之年。

  对未来的盘算,高诚华没想太多,只是简简单单地,“希望我儿子以后能接过这家包店,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吃上我家包店热气腾腾的包子。”(文字:薛昕璐)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荔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绶溪校区加快建设
  • 莆田市消委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 南平市加快完善数智技术赋能机制,全力打造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